季夏中气侯,烦暑自此收。
萧飒风雨天,蝉声暮啾啾。
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
年光忽冉冉,世事本悠悠。
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
真隐岂长远,至道在冥搜。
身虽世界住,心与虚无游。
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
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
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
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季夏中气侯,烦暑自此收。
萧飒风雨天,蝉声暮啾啾。
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
年光忽冉冉,世事本悠悠。
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
真隐岂长远,至道在冥搜。
身虽世界住,心与虚无游。
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
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
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
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夏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中的“季夏中气侯,烦暑自此收”指出夏季正值炎热之时,但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酷热即将过去,转而欣赏到来之风雨带来的凉爽。
“萧飒风雨天,蝉声暮啾啾”中的“萧飒”形容了风的微弱声音,而“蝉声”则是夏夜中常见的蝉虫鸣叫,这些自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描绘的是诗人所居住的环境,一个宁静安详的地方。这里的“永崇里”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区域,而“华阳观院幽”则是他常去的一个地方,这里的“幽”字形容了那里的清幽与隐逸。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显示了一种远离尘嚣、不为世俗所扰的生活状态。轩车是古代贵族乘坐的高大马车,这里没有轩车意味着这里没有繁华与喧闹,而“满地槐花秋”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接下来的“年光忽冉冉,世事本悠悠”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并且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是缓慢而又不可预测的。
“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诗人提倡不必等到年老体衰时才去悟透生命的真谛,而应当在年轻时就能够领悟到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真隐岂长远,至道在冥搜”中,“真隐”指的是真正的隐居与超脱,而“至道在冥搜”则是说最高的道理是在深邃难测之处探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
“身虽世界住,心与虚无游”则是对这种追求的具体体现。尽管身体仍然处于世俗的纷争之中,但心灵却能够超脱物质的束缚,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最后,“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展现了诗人简单而又满足的生活状态。尽管生活简朴,但是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了保障。紧接着“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则表达了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和知足。
“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中,“寡欲”即是少有欲望,而“乐天心不忧”则是说诗人以天为乐,其心境无忧无虑。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即通过减少欲望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最后,“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中,“何以明吾志”是说用什么来表达我的志向,而“周易在床头”则显示了诗人对《易经》的喜爱和常读。这里的《周易》不仅是一部古籍,更象征着智慧与哲学思考,是诗人探索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工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深刻向往。
关山渺无际,何处认三韩。
辽阳烟树千里,回首路漫漫。
暂屈元龙湖海,坐镇东方雅俗,心与野云闲。
姓字九天上,早晚召君还。
记当时,题好句,醉中看。
二难兄弟俱在,门外驻金鞍。
一别流年似水,暗想浮生如梦,赢得鬓毛斑。
何日一尊酒,相对谢东山。
冲和养真命,神耀破昏衢。
水山明秀雷泽,深处孕玄珠。
七曜北辰枢纽,灿烂金华气结,槁木得重苏。
灵腑风烟静,岳顶月轮孤。
透三天,滋九鼎,饮琼酥。
华胥笑傲,陶陶沉醉玉童扶。
窈窕芝*鹤驾,驰骤纯阳圣境,宇宙不能拘。
寂阒先天貌,隐显混虚无。
慧风扫魔障,宝剑剿轮回。
内澄神息驱逐,甘露洒灵台。
四象五行三一,聚鼎烟凝橐龠,鼓润发云雷。
水泛金花折,火养玉莲开。
应符数,合九六,契三才。
资成健体,清风明月久追陪。
杳杳冥冥精变,一混希夷道化,神用显恢恢。
仿佛归极乐,咫尺玩蓬莱。
元龙豪气消磨,鬓毛衰飒成何事。
九衢乌帽,黄尘几色,花前沉醉。
落落情怀,悠悠岁月,欲归无地。
三年太晏,朝还夕去,笑坐客、青毡弊。
一线微官束缚,似秋菊落英无味。
暮凉风景,片帆烟雨,长河千里。
今日南来,倚楼王粲,不堪憔悴。
问荆州早晚,定垂青顾,写平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