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
春花烂熳,春事绸缪。若将春意会,特地惹春愁。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
春花烂熳,春事绸缪。若将春意会,特地惹春愁。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法薰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的领悟和对自然的感悟。"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体现了禅宗的无我与空性思想,强调修行不应执着于外在的形式或对象,而是要直接体悟真理。"春花烂熳,春事绸缪"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暗示生命的繁荣与自然的和谐。
"若将春意会,特地惹春愁"则进一步揭示,试图刻意理解和把握春意,反而可能带来内心的困扰,因为真正的领悟是自然而然的,无需强求。这反映了禅宗主张的"无心而得",即通过放下执着,达到心境的宁静与自在。整体上,这首偈颂寓含了禅修的智慧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度洞察。
十三变之时。变形易体在罽宾。从天而下无根元。
号作弥勒金刚身。胡人不识举邪神。
兴兵动众围圣人。积薪国北烧老君。
太上慈悯怜众生。渐渐诱进说法轮。
剔其须发作道人。横被无领涅槃僧。
蒙头著领待老君。手捉锡杖惊地虫。
卧便思神起诵经。佛气错乱欲东秦。
梦应明帝张愆迎。白象驮经诣洛城。
汉家立子无人情。舍家父母习沙门。
亦无至心逃避兵。不玩道法贪治生。
搦心不坚还俗经。八万四千应罪缘。
破塔怀庙诛道人。打?铜像削取金。
未荣几时还造新。虽得存立帝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