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禅房静,霜花点石台。
故山篱下菊,未识向谁开。
寂寂禅房静,霜花点石台。
故山篱下菊,未识向谁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日寺院景象。诗人以“寂寂禅房静”开头,营造出一种深邃、清冷的氛围,禅房的寂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接着,“霜花点石台”一句,通过霜花点缀在石台上,既表现了秋天的寒冷,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更迭。霜花的短暂与脆弱,与石台的坚韧与永恒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性。
“故山篱下菊,未识向谁开”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作为秋季的象征,不仅代表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也寓意着高洁与淡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菊花未开放的期待,似乎在问:在这寂静的禅房中,菊花是否能找到它自己的归宿?是否能找到一个理解它、欣赏它的人?这一问,不仅关乎自然界的物候变化,更触及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深层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冰作形容雪作眉,早知谈论两川知。
如今不用空求佛,但把令狐宰相诗。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吹风筝。
杳无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川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一向贵,长此镇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