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
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
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
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
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之境。"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中的“孤秀”表达了山峰独立挺拔,“峄阳岑”则是山势的险峻与美丽,而“亭亭出众林”则展示了诗人眼中那座山在众多树木间卓然独立的景象。
春天的阳光("春光杂凤影")透过凤凰般的花朵投射下斑驳陆离的光影,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秋夜的月亮("秋月弄圭阴")则是在玩味古代圭表的投影,圭是古代用来观测天象的器具,这里用以形容月色之柔和。
接下来的"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一句,通过对山势与泉水的描写,再次强调了自然景物的壮丽与幽深。这里的“龙门”可能是指险峻如龙的山门,而“玉井”则是形容清澈见底的泉水。
最后两句"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不因"意味着不随波逐流,“将入爨”指的是即将进入火炉(爨),在这里可能是比喻诗人即将脱离尘世的束缚。而“谁谓作鸣琴”则是在反问,即使有人说我像在演奏发声的琴瑟(古代弦乐器具),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的超然自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高洁脱俗生活态度的心境。
吾闻古人重述德,显扬自是子孙职。
鼎铭况有称美例,留与后人作矜式。
林君有录号诵芬,远随雁足广徵文。
?以新诗灿珠玉,题辞和韵日纷纭。
老我颓唐无一字,数劳双鲤迢迢至。
五日画水十日石,岂有王宰留名意。
君家累世盛书香,附增廪贡姓名扬。
鹿鸣宴上还分席,枢曹学博尽才良。
陵谷变迁制度改,大中小学续前光。
君更琴堂开昼锦,煌煌墨绶垂铜章。
且喜馀庆承积善,黄巾不犯郑公乡。
披录读诗一长叹,吉凶还凭先泽判。
由来祸福本无门,休徵咎徵徒月旦。
善善从长共表彰,永作家乘史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