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竹里馆,今复见诸孙。
翰简传来久,名园几处存。
鸟歌烟际石,花覆月中门。
高士轩多暇,时能共一樽。
王维竹里馆,今复见诸孙。
翰简传来久,名园几处存。
鸟歌烟际石,花覆月中门。
高士轩多暇,时能共一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生活场景,通过竹林、名园、鸟鸣、花香等自然元素,以及与高士共饮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王维竹里馆,今复见诸孙”两句,借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典故,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竹林之中,同时暗示了后人对前人生活痕迹的传承,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与文化的延续。
接着,“翰简传来久,名园几处存”描绘了书信往来和名园遗迹的景象,既表现了文人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这里的“翰简”指的是书信,“名园”则代表了具有文化价值的园林景观。
“鸟歌烟际石,花覆月中门”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鸟儿在远处歌唱,仿佛在与山石对话;月光下的花丛覆盖着大门,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最后,“高士轩多暇,时能共一樽”表达了诗人对高雅人士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与他们共享美酒的期待。这不仅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高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露下天如洗。正新晴、明河如练,月华如水。
独据胡床秋夜永,耿耿佳人千里。
空怅望、丰容旖旎。
万斛清愁萦怀抱,更萧萧、苹末西风起。
聊遣兴,吐清气。凤衔丹诏从天至。
仰天衢、前星炳耀,私情还喜。
鸿鹄高飞横四海,何藉区区围绮。
□绳武升平文治。
自笑飘零成底事,裂荷衣、肮脏尘埃地。
逢大庆,且沉醉。
妙契天轮,斡枢七政,玉衡旋转。
潜运升沉,推穷造化,一气三奇变。
龟精蟾髓,鸾精乌血,滚滚鼎中烹炼。
玄珠结、金蕊鲜妍,喷起九龙光电。
婴投金室,姹归银阙,笙歌闹簇清宴。
翡翠帏低,珍珠帘卷,喜气祥云炫。
冰寒天阔,风清月皎,显出本来头面。
圆空廓、无碍神通,太虚撒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