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旧竹千馀个,荣悴新来近若何。
愁闻岁晚冰霜厉,尚欠春深雨泽多。
有无老宿参禅至,几见高人载酒过。
尘土汩人三二载,伫思归日荫婆娑。
园中旧竹千馀个,荣悴新来近若何。
愁闻岁晚冰霜厉,尚欠春深雨泽多。
有无老宿参禅至,几见高人载酒过。
尘土汩人三二载,伫思归日荫婆娑。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园中修竹的深情思念与感慨。首句“园中旧竹千馀个”,开篇即以“千馀个”强调竹之繁茂,既显出园子的规模,也暗示了竹子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荣悴新来近若何”一句,将竹子的荣枯变化与时间的流转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自然变迁的深刻体悟。
“愁闻岁晚冰霜厉”一句,通过“岁晚”、“冰霜厉”这样的意象,渲染了一种冬日严寒、万物凋零的氛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感伤。而“尚欠春深雨泽多”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期待,以及对雨水滋润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和对自然循环的尊重。
“有无老宿参禅至,几见高人载酒过”两句,通过“老宿”(指年长的僧侣)和“高人”(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的来访,展现了故园中的人文气息和精神交流,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精神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视。
最后,“尘土汩人三二载,伫思归日荫婆娑”两句,以“尘土汩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外奔波、忙碌的生活状态,与前文对故园的怀念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回归故园的期待。“归日荫婆娑”则以竹影婆娑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对归家后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园修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回归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不随黄鹤起烟波,应笑无成返薜萝。
看尽好花春卧稳,醉残红日夜吟多。
高添雅兴松千尺,暗养清音竹数科。
珍重仙曹旧知己,往来星骑一相过。
元戎车右早飞声,御史府中新正名。
翰墨已齐钟大理,风流好继谢宣城。
从军晓别龙骧幕,六骑先驱嘶近郭。
前路应留白玉台,行人辄美黄金络。
使君下马爱瀛洲,简贵将求物外游。
听讼不闻乌布帐,迎宾暂著紫绨裘。
公庭日夕罗山翠,功遂心闲无一事。
移书或问岛边人,立仗时呼铃下吏。
事业初传小夏侯,中年剑笏在西州。
浮云飞鸟两相忘,他日依依城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