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云气暮萧萧,罗扇恩疏井树凋。
心事暗随归梦去,壁灯留与可怜宵。
雨声云气暮萧萧,罗扇恩疏井树凋。
心事暗随归梦去,壁灯留与可怜宵。
这首宋朝吴惟信所作的《秋夕》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清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绪。
首句“雨声云气暮萧萧”,以雨声和云气渲染出傍晚时分的阴沉氛围,给人一种深深的压抑感。“萧萧”二字,不仅描绘了雨声的轻柔,也暗示了环境的冷清与寂寥。接下来,“罗扇恩疏井树凋”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罗扇象征着女子的哀愁与寂寞,而“恩疏”则暗示了情感的淡薄。井边的树木在秋风中凋零,更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心事暗随归梦去”,这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的思绪随着梦境飘向远方,似乎在寻找一丝慰藉或解脱。这里的“归梦”不仅指回归现实的渴望,也可能包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憧憬。
最后一句“壁灯留与可怜宵”,则以壁灯的微光作为结尾,既是对前文凄清氛围的呼应,也寄托了诗人对这个孤独夜晚的一丝温柔关怀。壁灯虽小,却能照亮黑暗,给予一丝温暖与希望,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坚持与追求。
整体而言,《秋夕》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美画卷,让人感受到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深度。
翠壁开天池,青崖列云树。
冰容不可状,杳若清河雾。
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
二子才不同,逞词过尺度。
偶因从吏役,远到冥栖处。
松月想旧山,烟霞了如故。
未遑鍊金鼎,日觉容光暮。
万虑随境生,何由返真素。
寂寞天籁息,清迥鸟声曙。
回首望重重,无期挹风驭。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李白亡,李贺死。
陈陶赵睦寻相次,须知代不乏骚人。
贯休之后,惟修睦而已矣。
睦公睦公真可畏,开口向人无所忌。
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轶佞则指。
意下纷纷造化机,笔头滴滴文章髓。
明月清风三十年,被君驱使如奴婢。
劝君休,莫容易,世俗由来稀则贵。
珊瑚高架五云毫,小小不须烦藻思。
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
故人建昌宰,借问几时回。
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
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