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始觉无明,一衲随缘祇么行。
被人骂辱无心诤,见说无为上拟争。
祇合守愚居暗室,又缘缁素要分明。
为报往来参学者,得师无意始无生。
自从知始觉无明,一衲随缘祇么行。
被人骂辱无心诤,见说无为上拟争。
祇合守愚居暗室,又缘缁素要分明。
为报往来参学者,得师无意始无生。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核心,通过诗人居遁的口吻,表达了对人生、修行和悟道的独特见解。诗中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超脱的智慧。
首句“自从知始觉无明”点明了觉醒的起点,即认识到内心的无知与迷惑。接着,“一衲随缘祇么行”描绘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穿着僧衣,顺应自然,不拘泥于形式。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自由的追求。
“被人骂辱无心诤”表明诗人面对外界的批评与侮辱时,内心保持平静,不与人争辩,体现了高超的修养和豁达的心胸。“见说无为上拟争”进一步强调了无为的重要性,认为在面对事物时,不应过度追求或争执,而是应遵循自然法则,顺其自然。
“祇合守愚居暗室”意味着诗人推崇的是一种内敛、朴实的生活方式,即使身处简陋的环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光明与智慧。“又缘缁素要分明”则表达了对出家人(缁衣)与世俗之人的界限有所坚持,但并非为了区分而区分,而是出于对各自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尊重。
最后,“为报往来参学者,得师无意始无生”是诗人对寻求知识与智慧之人的教诲,指出真正的悟道并非依赖外在的老师或指导,而是源于内心的觉醒与自我探索。这不仅是对修行者的告诫,也是对所有寻求真理之人的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和悟道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