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出江水上,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沈青霭。
迥出江水上,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沈青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图。"迥出江水上,双峰自相对"一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江水之上,两座山峰面对而立,给人以雄伟开阔的感觉。接下来的"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则从细部描写入手,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岸边,那里的松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苍翠,而江水拍打着岩石,激起层层浪花,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活力。
诗人随后笔锋一转,"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山峰在遥远的地方逐渐消失于天际,而那缥缈的云霞,则似乎连着那无法触及的远方,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最后两句"落日舟去遥,回首沈青霭"则描绘了时间流转和空间移动。夕阳西下,舟船渐行渐远,而诗人在回望之时,那沉甸甸的青霭(可能指山色或天色)却留给他无尽的怀念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艺术夸张。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此外,这种将静态与动态结合起来的创作手法,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