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飘飘放杖藜,望中春色入新题。
峰峦水拥云千顷,野径青回雨一犁。
振锡僧归疏竹寺,唤船人隔落花溪。
幽禽可是曾相识,飞过芳林唱复啼。
随意飘飘放杖藜,望中春色入新题。
峰峦水拥云千顷,野径青回雨一犁。
振锡僧归疏竹寺,唤船人隔落花溪。
幽禽可是曾相识,飞过芳林唱复啼。
这首《野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日行踪图。诗人以“随意飘飘放杖藜”开篇,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行旅状态,仿佛在自然间漫步,不拘泥于路径,随性而行。接着,“望中春色入新题”,春意盎然,景色如画,诗人将所见之景融入新的诗篇之中,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深深喜爱。
“峰峦水拥云千顷,野径青回雨一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川之美与雨后青翠的田野景象,云雾缭绕的山峰与蜿蜒的河流相映成趣,雨后的田野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充满了生命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振锡僧归疏竹寺,唤船人隔落花溪”,这两句则转向了人物活动的描写,僧人手持锡杖归来,穿过稀疏的竹林,唤船人在花落满地的小溪边等待,这些细节增添了画面的人情味和动态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幽禽可是曾相识,飞过芳林唱复啼”,诗人以一只熟悉的鸟儿飞过繁花似锦的树林,再次鸣叫,作为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随意飘飘放杖藜”,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循环,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野步》通过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诗。
芙蓉幕里,蔷薇亭下,来往每爱幽独。
无端启事铜龙晓,梦想鸳鸯烟雨,棹歌谁绩。
破帽轻衫仍自好,已閒却、溪山书屋。
上巳过、我亦沉吟,日暮倚修竹。
从此堤沿露柳,宫斜烟草,转转离人愁目。
半池鱼浪,一枝斑管,写尽沉香红绿。
念人生得意,几见斜阳挂乔木。
但须记、暮云秋水,开了柴扉,伴邻翁濯足。
飞花两桨,催人去、计程千里将半。
犀浦雪涛,片帆何处,汀迷沙暗。閒鸥梦断。
认杨柳、谁寻深岸。正无边、撩风丝雨,应把春衫换。
孤客真愁绝,望极空江,别离曾惯。
暮云似漆,坐篷窗、一灯零乱。
如此凄凉,甚官閤、猿啼鹤怨。
问归舟、游情几许莫更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