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染朱丝约髻心,退红嫌浅绛嫌深。
通犀插久销光彩,更遣寻求蜜蜡金。
爱染朱丝约髻心,退红嫌浅绛嫌深。
通犀插久销光彩,更遣寻求蜜蜡金。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闲事杂题(其五)》描绘了一种细致入微的情感场景。首句“爱染朱丝约髻心”形象地表达了对红色丝线的喜爱,它被用来装饰发髻,暗示着女子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次句“退红嫌浅绛嫌深”则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对颜色的微妙感受,她既不喜欢过于淡雅的红色,也不满足于深沉的绛色,暗示了她对完美无缺的审美标准。
后两句“通犀插久销光彩,更遣寻求蜜蜡金”描述了主人公对于饰品的珍视与更换,通犀插件长时间佩戴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这让她渴望寻找更加珍贵的蜜蜡金饰品,反映出她对精致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色彩描绘和人物心理刻画,展现出一个女性对美的敏感与追求,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讲究,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
鸡既鸣矣升高堂,问我消息来何方。
欲语不语心彷徨。
当年奔走虽茫茫,两亲筋力支风霜。
上有王母方安康,下有新妇相扶将。
小妹中夜缝衣裳,百口共到南湖庄。
只今零落将谁望,出门一步纷蜩螗。
十人五人委道傍,去乡五载重相见。
江湖到处逢征战,一家未遂升平愿。
百年那得长贫贱。
习僻厌平阡,歧道入榛莽。
笮足不肯回,牵拂坚初往。
稍进不见天,竹叶大逾掌。
隙处迷烟云,日脚不落壤。
直躬碍枝干,渐伛安得仰。
两袖竞翅张,冒棘先用颡。
导者未识谁,后趾蹴前緉。
人兽尽无音,但闻碎箨响。
三里幸出丛,目光久矘䁳。
始见樵子行,寸心翻惚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