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幕里,蔷薇亭下,来往每爱幽独。
无端启事铜龙晓,梦想鸳鸯烟雨,棹歌谁绩。
破帽轻衫仍自好,已閒却、溪山书屋。
上巳过、我亦沉吟,日暮倚修竹。
从此堤沿露柳,宫斜烟草,转转离人愁目。
半池鱼浪,一枝斑管,写尽沉香红绿。
念人生得意,几见斜阳挂乔木。
但须记、暮云秋水,开了柴扉,伴邻翁濯足。
芙蓉幕里,蔷薇亭下,来往每爱幽独。
无端启事铜龙晓,梦想鸳鸯烟雨,棹歌谁绩。
破帽轻衫仍自好,已閒却、溪山书屋。
上巳过、我亦沉吟,日暮倚修竹。
从此堤沿露柳,宫斜烟草,转转离人愁目。
半池鱼浪,一枝斑管,写尽沉香红绿。
念人生得意,几见斜阳挂乔木。
但须记、暮云秋水,开了柴扉,伴邻翁濯足。
这首清代沈皞日的《八归·送锡鬯,次史梅溪韵》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词作。词中以芙蓉幕和蔷薇亭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在幽静环境中的孤独心境。他被清晨的铜龙报晓唤醒,思绪飘向烟雨中的鸳鸯和渔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主人公虽然身着破帽轻衫,生活简朴,但仍自得其乐,怀念起溪山书屋的悠闲时光。上巳节已过,他独自沉思,傍晚时分倚靠修竹,更添离别之感。接下来的词句,通过描绘堤边柳树、宫墙烟草,以及池塘中的斑驳倒影,进一步渲染了离人的愁绪。
词人感叹人生得意之时少,夕阳西下,乔木映照,更显凄凉。最后,他寄语友人,即使分别,也请记住那秋水暮云的宁静画面,以及日后打开柴扉,共享邻翁濯足的闲适生活,寓意着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离别的独特诠释。
寡妹城西消息稀,老夫漂泊几时归。
朝廷计议知何意,丞相征行事已非。
东去鲸鲵方作横,南飞乌鹊正无依。
可怜白发孤村里,终日哀哀赋《式微》。
冻雨萧条江上来,随风沾洒气幽哉。
陆机茅屋终难住,伍相祠堂亦可哀。
独客飘飘何处去,孤帆寂寂几时回。
《竹枝》声断沧江暮,短发无辜独受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