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已安那示入禅,草堂难望故依然。
山今岁暮终岑寂,人更天寒最静便。
隐迹亦知甘自足,凭心岂吝慰相怜。
所闻不到荆门耳,人老禾新又一年。
单已安那示入禅,草堂难望故依然。
山今岁暮终岑寂,人更天寒最静便。
隐迹亦知甘自足,凭心岂吝慰相怜。
所闻不到荆门耳,人老禾新又一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修持的赞美与自己隐逸生活的满足。首句“单已安那示入禅”写出了禅师已经安静地进入禅定之中,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状态。紧接着,“草堂难望故依然”表明诗人对这位禅师的居所——草堂充满向往,但又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只能保持原有的生活状态。
“山今岁暮终岑寂,人更天寒最静便”描绘了深山中岁末的宁静景象,以及人们在严寒中更加安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自然环境,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修行氛围。
“隐迹亦知甘自足,凭心岂吝慰相怜”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享受着隐逸的生活,不再羡慕外界纷扰,心中充满了对自己选择的满足与愉悦。
最后两句“所闻不到荆门耳,人老禾新又一年”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对外界消息不再关注,同时也感慨时光易逝,岁月匆匆,而自己也步入晚年,但心中仍对禅师的修为表示赞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师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与满足的意境。
我病在脾胃,一病四十年。
微伤辄暴下,倾注如流泉。
去年医告我,此病犹可痊。
试取姜豆附,三物相和丸。
服之不旬浃,病去如医言。
医言药有毒,病已当速捐。
我意药有功,服久功则全。
侵寻作风痹,两足几蹒跚。
徐悟药过量,医初固云然。
旧病则已除,奈此新病缠。
医言无甚忧,前药姑舍旃。
药毒久自消,真气从此完。
鄙夫不信医,私智每自贤。
咄哉已往咎,终身此韦弦。
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
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
欧阳弱而立,商隐瘦且椭。
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
谭藩居颜前,何类学颜颇。
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九成刻贤俊,磊落杂幺么。
英公与褒鄂,戈戟闻自荷。
何年学操笔,终岁惟箭笴。
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夥。
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
车前驾骐骥,车后系羸跛。
逾年学举足,渐亦行駊騀。
古人有遗迹,䈕短不及锁。
愿从兄发之,洗砚处兄左。
城中二月不知春,唯有东风满面尘。
归意已随行客去,流年惊见柳条新。
簿书填委休何日,学问榛芜愧古人。
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