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辞楛说问蜚蓬,十九枢权表下中。
天上蟆肠常蚀月,世间夔足几怜风。
贫能知我大夫鲍,热肯因人童子鸿。
一棹沧江自来去,看人虎鼠看蛇龙。
枝辞楛说问蜚蓬,十九枢权表下中。
天上蟆肠常蚀月,世间夔足几怜风。
贫能知我大夫鲍,热肯因人童子鸿。
一棹沧江自来去,看人虎鼠看蛇龙。
这首诗名为《愤言》,是清代诗人王鸿兟所作。诗人以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情。首句“枝辞楛说问蜚蓬”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像被误解的飞蓬(一种随风飘荡的草)般,面对琐碎无意义的言论感到困惑。接下来,“十九枢权表下中”暗指社会权力结构中的不公,暗示自己在权力中枢地位不高,受到压制。
“天上蟆肠常蚀月,世间夔足几怜风”运用奇特的意象,将月亮比喻为被“蟆肠”(可能指奸佞小人)侵蚀,表达了对社会黑暗面的不满;而“夔足”象征贤能,却无人赏识,暗示人才被忽视。“贫能知我大夫鲍,热肯因人童子鸿”借鲍叔牙识拔管仲的典故,表达自己虽贫困但品性高洁,期待有人能理解自己;“童子鸿”则可能指志向远大的年轻人,诗人希望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
最后两句“一棹沧江自来去,看人虎鼠看蛇龙”表达了诗人独立不羁的态度,他选择独自在江湖间漂泊,冷眼旁观世态炎凉,对权贵与小人如虎鼠蛇龙般的行径进行审视。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激昂,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我价值坚守的决心。
鸡峰渺何许,下有衡门翁。
朝耕事拮据,夜读如颛蒙。
不慕万钟禄,安此一亩宫。
逍遥斯世间,绰有先民风。
北顾仰莘野,南征忆隆中。
躬稼乐古道,致主成元功。
圣贤今已远,出处孰可同。
洁身爱徐君,遗安得庞公。
毛发久云变,儿孙亦成丛。
代耕复胜读,世态从污隆。
恒产蔚有秋,陈编浩无穷。
何当挟册往,一与歌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