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母子来烟瘴,送却浮生数月中。
无母不应还有子,芙蓉蒂断易随风。
无端母子来烟瘴,送却浮生数月中。
无母不应还有子,芙蓉蒂断易随风。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稚女雁》系列之一十六。诗中充满了对失去孩子的哀痛与无奈之情。
首句“无端母子来烟瘴”,描绘了孩子与母亲在恶劣环境中相遇的偶然性,烟瘴之地暗示了环境的艰苦与不祥。接着,“送却浮生数月中”一句,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孩子和母亲的生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匆匆结束,令人感伤。
“无母不应还有子”这一句,似乎在探讨生命传承与失去亲人的痛苦。它既是对失去孩子的哀悼,也是对生命循环的一种思考。最后,“芙蓉蒂断易随风”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芙蓉花的花蒂随风飘散,象征着孩子的离世如同花瓣随风而去,无法挽留,充满了凄凉与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自然喻体,展现了诗人对失去孩子的深切悲痛,以及对生命脆弱、无常的深刻反思。
人故不更生,履故不再新。
敝弃复何惜,翻思制履人。
自从著我脚,三年骨肉亲。
关山越险阻,寒暑逐风尘。
记得戎马仓皇中,孑身茧足嗟途穷。
芦中渡船津桥马,事后如何不论功。
故履尚存人已往,举足何堪一回想。
且携竹杖看浮云,人生能著屐几两。
乱蓬满地落花风,憔悴荒园兰蕙丛。
长物仅存宁我有,素心孤抱与谁同。
根因迁地生如寄,香是还魂梦欲空。
似为萍踪相慰藉,半阶凉月话秋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