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阳生春尚迟,微茫天意总难知。
远为隔岁占丰歉,近向穷黎问冻饥。
一县有官能造福,三冬得雪正调时。
从来斡运由人事,翘首贤能济治思。
已是阳生春尚迟,微茫天意总难知。
远为隔岁占丰歉,近向穷黎问冻饥。
一县有官能造福,三冬得雪正调时。
从来斡运由人事,翘首贤能济治思。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与对官员治理能力的期待。首句“已是阳生春尚迟,微茫天意总难知”开篇即流露出对自然现象与天意难以捉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着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接着,“远为隔岁占丰歉,近向穷黎问冻饥”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既关注着未来的收成,也关切着当下百姓的温饱问题,体现了深厚的民本思想。
“一县有官能造福,三冬得雪正调时”则表达了对地方官员能够顺应时节,采取有效措施,为民众带来福祉的期待。最后,“从来斡运由人事,翘首贤能济治思”总结全诗,强调了人事在社会运转中的关键作用,并寄希望于贤能之士能以智慧和行动改善社会,体现出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社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展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草堂工结构,曲折趁溪湾。
即此可容膝,何须更买山。
鸟啼万籁静,花落一庭间。
自得幽居趣,宁妨日闭关。
余胡乐乎居廛肆,双眼昏昏不识字。
醉魂吟魄望林泉,好山不到扬州地。
尺木先生古逸人,闭门为写山水真。
万斛涟漪涤埃垢,笔端不受纤毫尘。
廿尺鲛绡一千里,澹翠岩峦澈秋水。
埤堄楼台霄汉中,红叶青松道途里。
行者鹿鹿静者闲,冥鸿隐豹在其间。
窗堆万卷手持笔,一生著作藏名山。
名山之藏乃幽绝,不应龙求不石齧。
先生貌物兼貌心,一束丹青若冰雪。
可惜东南此山川,眼中下士心拘牵。
婚嫁毕来头白矣,何时一鼓沧浪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