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寸金.尚书生日光州作。光州芍药甚顺,尚书为品次图之,故末句云》
《一寸金.尚书生日光州作。光州芍药甚顺,尚书为品次图之,故末句云》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词  词牌: 一寸金

仙李盘根,自有云仍霭芳裔。

更溜雨霜皮,临风玉树,紫髯丹颊,长生久视。

鹤帐琅书至。长庚梦、当年暗记。

佳辰近,回首西风,渐喜秋英弄霜蕊。

暂卷双旌,鸣金吹竹,萱堂伴新戏。

对璧月流光,屏山供翠,碧云乍合,飞觞如缀。

早晚岩廊侍。终不负、黄楼一醉。

丹青手、先与翻阶,万叶增春媚。

(0)
翻译
仙李的根深深扎根,自然有云雾环绕着它的后代。
经过风雨霜雪的洗礼,它像玉树般挺立,紫色的枝干和红润的果实,象征着长久的生命和长寿。
仙鹤的帐幕中,珍贵的书籍传来,还有那明亮的月亮,那是我当年默默记住的梦境。
佳节临近,回首西风,我欣喜地看到秋花在霜中绽放。
暂时放下官职,与家人共赏秋景,母亲陪伴着新的游戏。
面对明月,光芒洒满屏风山,翠绿的景色如画卷展开,饮酒如同串珠一般接连不断。
早晚有一天,我会在朝廷任职,不负这黄楼一醉的约定。
绘画的手,早已准备好描绘这春意盎然的景象,让万叶更加生机勃勃。
注释
仙李:比喻高贵的家族。
霭:云雾缭绕。
鹤帐:指仙鹤的居所,象征高雅。
长庚:金星的别称,这里指月亮。
秋英:秋天的花朵。
萱堂:母亲或母亲的居所,代指家庭。
屏山:屏风上的山水画。
岩廊:朝廷的殿堂。
黄楼:泛指显贵者的府邸或宴饮之地。
丹青手:擅长绘画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美男子形象,他的容貌与气质如同仙境中的人,自有云间轻柔的霭霭芳华。诗人通过“更溜雨霜皮”一句,表达了对他皮肤如同经历过雨霜洗礼而愈发光洁的赞美。接下来,“临风玉树,紫髯丹颊,长生久视”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身姿如玉树般婷雅,头发和面颊都透露出不凡的气质,给人以长生不老的感觉。

“鹤帐琅书至。长庚梦、当年暗记。”这里诗人似乎在回忆过去的某个梦境或是记忆,那种美好如同珍贵的书信被精心保存。

“佳辰近,回首西风,渐喜秋英弄霜蕊。”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一个美好的时节,诗人回望西风,似乎在欣赏秋天的花朵在轻霜中摇曳生姿。

“暂卷双旌,鸣金吹竹,萱堂伴新戏。”这一段文字描写了一种短暂的欢乐场景,可能是在某个简陋的亭台间,与友人共同享受着吹奏管竹的声音和新编的小剧。

“对璧月流光,屏山供翠,碧云乍合,飞觞如缀。”诗中这段文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璧月流光象征着纯洁无瑕,屏山供翠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供奉,而碧云乍合和飞觞如缀,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早晚岩廊侍。终不负、黄楼一醉。”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期待,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在岩石环抱的走廊中服务,终究不会辜负那一次在黄楼上的醉酒之乐。

“丹青手、先与翻阶,万叶增春媚。”最后一段文字则是对美男子丹青色的双手的赞美,这双手似乎拥有着翻动事物阶梯的力量,同时也为万千叶片增添了春天的媚丽。

整首诗通过对美男子外貌和气质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美好时光和境界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之美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春日五首·其二

小窗午枕梦初醒,特特来寻春径行。

晴日暖风无俗客,岸巾柳底听新莺。

(0)

偈三首·其二

雨下阶头湿,晴乾水不流。

鸟巢沧海底,鱼跃石山头。

(0)

词赋切宜师二宋,文章须是学三苏。

(0)

盼盼

百尺楼高燕子飞,楼上美人颦翠眉。

将军一去音容远,只有年年旧燕归。

春风昨夜来深院,春色依然人不见。

只馀明月照孤眠,回望旧恩空恋恋。

(0)

己酉岁归省松楸过武陵翁所居留书屋壁

千里归来尽苦辛,见君依旧自由身。

始知绝学无文者,胜却翻书弄笔人。

案上方经閒白日,门前车马漫红尘。

半轩风竹一樽酒,冷笑世途争富贫。

(0)

青社宴遣贡士

晓来门外驻鸾声,且喜东藩俊造成。

行艺簿多窗下志,贤能书振日边名。

琴风清跃西征骑,璧水寒窥上舍生。

佳兆岂惟多吉士,三元从古有豪英。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