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击博浪,侠气不可束。
芒砀云始飞,中原方逐鹿。
黄石受书来,厩将天所卜。
龛定内幄谋,四海一鼎足。
扶汉汉已帝,雠秦秦已覆。
尺书召商皓,翼就歌鸿鹄。
游堪寻赤松,辞封竟辟谷。
身隐全始终,功高远荣辱。
迈迹古无两,炳几世诚独。
贤哉疏大夫,能践西京躅。
子房击博浪,侠气不可束。
芒砀云始飞,中原方逐鹿。
黄石受书来,厩将天所卜。
龛定内幄谋,四海一鼎足。
扶汉汉已帝,雠秦秦已覆。
尺书召商皓,翼就歌鸿鹄。
游堪寻赤松,辞封竟辟谷。
身隐全始终,功高远荣辱。
迈迹古无两,炳几世诚独。
贤哉疏大夫,能践西京躅。
此诗《览古(其二)》由明代诗人欧大任创作,通过对张良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其非凡的智谋与高尚的人格。
首句“子房击博浪,侠气不可束”,开篇即以张良的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事件,展现其勇猛不羁的侠士之气。接着“芒砀云始飞,中原方逐鹿”两句,以比喻手法描绘了当时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乱世景象,暗示张良身处乱世,却能洞察时局,运筹帷幄。
“黄石受书来,厩将天所卜”则描述了张良在遇到黄石公后,获得兵法秘籍,预示着他的命运将与天命相连,为后来辅佐刘邦打下坚实基础。接下来“龛定内幄谋,四海一鼎足”表现了张良在幕后运筹帷幄,最终帮助刘邦统一四海,建立汉朝。
“扶汉汉已帝,雠秦秦已覆”两句,点明张良助汉灭秦的历史功绩,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复仇的渴望与完成使命的决心。随后“尺书召商皓,翼就歌鸿鹄”描绘了张良召唤商皓,共同成就大业的情景,象征着志同道合者的携手共进。
“游堪寻赤松,辞封竟辟谷”则展示了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辞官归隐,辟谷养生的生活态度。最后“身隐全始终,功高远荣辱”强调了张良不仅在生前功勋卓著,死后也得以保全名声,不受荣辱的影响,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智慧。
“迈迹古无两,炳几世诚独”赞扬了张良超越古今的独特功绩,以及其坚定的信念和忠诚。最后一句“贤哉疏大夫,能践西京躅”高度评价了张良作为“疏大夫”的身份,能够实现西京(长安)的足迹,即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综上所述,《览古(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张良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更凸显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赞美诗。
流光不受长绳系。
乐事且须论早计。
丹成鸡犬亦登仙,运去英雄空掩涕。
花留酒笑宁无意。
酒藉花香尤有味。
由来夷跖不多争,唤向花间同一醉。
秋风茅屋浮云*。
汗漫招来嵇与阮。
尽从鹤背更腰金,独恨骑曹余手板。
酒中最好藏疏懒。
深注红螺容细卷。
世间只没□闲人,举步有闲渠自
惜花长被花枝恼。
一夜落红纷不扫。
绿云为幄绣为*,不惜春衫还藉草。
尊前莫恨春归早。
来岁花开应更好。
丁宁双燕促春还,向道惜花人未老。
楚娘最瘦腰围小。
会看新声歌水调。
已看天上驻行云,更向花间留晚照。
倾城不博嫣然笑。
胜破千金犹恨少。
少年恰是惜春时,第一莫教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