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何为者,三年两彗星。
无心在华夏,有力即朝廷。
雷雨交虽始,玄黄战未形。
白头馀一女,不字守天经。
天意何为者,三年两彗星。
无心在华夏,有力即朝廷。
雷雨交虽始,玄黄战未形。
白头馀一女,不字守天经。
这首诗名为《读史记有作(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探讨了历史与天象的关系,以及对国家政治的深刻思考。
首联“天意何为者,三年两彗星”,开篇便以彗星的出现作为切入点,提出对天意的疑问,暗示了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接着,“无心在华夏,有力即朝廷”两句,将视角转向人间,指出在华夏大地上,人们往往关注权力与政治的力量,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雷雨交虽始,玄黄战未形”描绘了社会动荡的景象,雷雨象征着即将爆发的冲突,而“玄黄战未形”则预示着虽然斗争已经开始,但真正的战争还未完全展开,暗含对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担忧。
最后,“白头馀一女,不字守天经”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感慨。通过描述一位年迈的老人身边仅剩一个女儿,且她选择坚守传统道德(“守天经”),反映了在时代巨变中,个人与家庭如何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的主题。
整首诗借由对天象的观察,深入探讨了历史、政治、社会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社会洞察力。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