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官火伞谩高张,心静何妨五月凉。
百和暖添香篆永,一编徐展道经长。
炎官火伞谩高张,心静何妨五月凉。
百和暖添香篆永,一编徐展道经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标题为《端午帖子(其六)太上皇后阁》。诗中以端午节的炎热天气为背景,通过描绘清凉心境和个人修行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炎官火伞谩高张",形象地比喻夏日烈日如火伞般高悬,炽热难耐,但诗人并不被这酷暑所困扰,"谩"字带有轻蔑之意,暗示高温虽盛,于心静者无碍。
"心静何妨五月凉",直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即使外界环境酷热,内心世界却能保持清凉,体现出诗人超脱的心境和对清凉境界的追求。
"百和暖添香篆永","百和"指各种香料,"香篆"是点燃的香料形成的图案,这里寓意着香气缭绕,持久不散,象征着精神世界的宁馨与恒久。
"一编徐展道经长","道经"指的是道教的经典,诗人悠闲地展开经书阅读,表现出对道家思想的沉思和修行,也寓示着生活的从容与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炎热与内心的清凉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心境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修养和生活态度。
地倾水泻须凭闸,千里雷车信怒嗥。
卷浪抛开珠散彩,崩空舞碎雪分涛。
七十二门向北牢,东归此去渐凭高。
锦云旋绕织秋袍,仙障中分虎势绦。
鸣锣击鼓壮滔滔,行人驻看跃渊艚。
飞帆拥簇驾图旄,推窗卷幔得挥毫。
徘徊向西崦,曲径非一曲。
诸峰送寒青,远树拂轻縠。
回望高崖云,无心远相逐。
时有微风来,吹雨洒幽竹。
久立石级寒,秋色益苍肃。
树杪澈清梵,经堂见幽麓。
稍自理蜡屐,行将悟金栗。
萧然空尘思,四顾悄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