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阴有客貌清臞,可唤仙翁可唤儒。
手把黄庭向空宇,即心即境契虚无。
松阴有客貌清臞,可唤仙翁可唤儒。
手把黄庭向空宇,即心即境契虚无。
此诗描绘了一位高士隐居于松林之中的清逸形象。诗人以“松阴有客貌清臞”开篇,巧妙地将松树的苍劲与高士的清瘦相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可唤仙翁可唤儒”一句,既表达了对高士身份的猜测与尊重,也暗示了其人格的高洁与学识的渊博,跨越了仙人与儒家的界限。
“手把黄庭向空宇”进一步展现了高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手持《黄庭经》,在广阔的宇宙中阅读,既体现了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入理解,也象征着他在自然与宇宙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最后,“即心即境契虚无”点明了高士内心的纯净与对外界环境的深刻领悟,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刻画了一位高士的形象,更传达了诗人对其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