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真上人还兰若》
《送真上人还兰若》全文
唐 / 崔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

出山逢世乱,乞食觉人稀。

半偈初传法,中峰又掩扉。

爱憎应不染,尘俗自依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ēnshàngrénháilánruò
táng / cuīdòng

dàoyúnlínjiǔniánshēnzànguī
chūshānféngshìluànshíjuérén

bànchūchuánzhōngfēngyòuyǎnfēi
àizēngyìngrǎnchén

注释
得道:修炼得道。
云林:隐居的山林。
暂:偶尔。
归:回归。
世乱:社会动荡不安。
乞食:乞讨食物。
觉:察觉。
人稀:人烟稀少。
半偈:一半的佛法教义。
初传:初次传授。
法:佛法。
掩扉:关门。
爱憎:爱与恨。
不染:不受污染。
尘俗:世俗。
依依:缠绕不散。
翻译
修道在云林深处已久,岁月漫长才偶尔归来。
出山时正逢世间动乱,四处乞讨发现人烟稀少。
刚传播了一半佛法,中峰又关上了门扉。
对于爱恨应该已无沾染,世俗红尘却依然缭绕。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峒的作品,名为《送真上人还兰若》。诗中表达了对出家人的尊敬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这里的“得道”指的是修行有成,达到一定境界,而“云林久”则是隐喻僧侣常居之地,即寺庙。诗人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他们长期在山中修炼,最终选择回归尘世。

“出山逢世乱,乞食觉人稀。”“出山”指的是从山中出来,“世乱”则是形容现实社会的混乱与不宁。诗人通过“乞食”一词,描绘了僧侣在尘世间请求食物以维持生计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世俗纷争的疏离感。

“半偈初传法,中峰又掩扉。”这里的“半偈”可能是指佛法的一部分,“初传法”则意味着刚开始传授教义。诗人通过“中峰又掩扉”,暗示了一种退隐山林,以避世俗之意。

“爱憎应不染,尘俗自依依。”这两句表达了出家人的清净与超脱,他们对世间的爱恨不予理会,而尘世间的人们却仍旧沉迷于世俗的情感纠葛中不能自拔。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林与尘世,表现了诗人对于出家人生涯的理解和赞美,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某种批判。

作者介绍
崔峒

崔峒
朝代:唐   字:号皆不详

崔峒(一作洞),唐大历元年(766年)前后在世。今保定定州市人。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
猜你喜欢

感恩多.题情

独焰流红泪。更筹搅心碎。愁锁思沉吟。病儿深。

怕向枕边帐里,梦中寻。梦中寻。

不如一见,了却霎时心。

(0)

绕佛阁.四月八日浴佛

教法西来,万天秋洗,千江月静。三乘印证。

大破群迷、悟即为贤圣。

镕金冶铁,妙相庄严,烧灯爇鼎。

慧观顿觉,圆明不灭,方寸涵宗镜。

四月正逢八日,看浴佛都人争胜。

净土莲台,握圣水濯清影。

昙花飞绕,俨悉达初生风景。

无论贤愚,何分贵贱,是法平等。愿洗涤、尽皈清净。

(0)

师师令.丁未社日

红深绿浅。恰石栏开遍。

拾将百草斗输赢,减春色、花飞一片。

细雨社翁飘点点。任东风吹转。闺人此日停针线。

在朱樱庭院。微寒料峭捲湘帘,怕误却、去年归燕。

小瓮鹅黄倾几盏。做看花春宴。

(0)

壶中天.七夕

新秋不换,过皇姑渚畔,七襄停织。

天上一年如一日,却爱千金时刻。

珠露溶溶,银湾耿耿,不怕风涛急。

转盼重逢,笑指人间何夕。

便是薄倖灵乌,多情瑞鹊,恩怨天然别。

绡阙莫嫌良会少,月寡星孤堪惜。

世世生生,长生殿里,夫妇何曾得。

痴儿騃女,又向果筵陈乞。

(0)

浣溪沙·其二风情

绛蜡春醒晕粉腮。画栏斜凭溜金钗。

手拈梅豆要郎猜。

鸭绿双垂鸳尾带,猩红一捏凤头鞋。

澹蟾偷影觑阳台。

(0)

罗敷媚·其一戏和友人席上有赠

镜台谁写西湖影,谈抹浓妆,步屧生香。

秋水亭亭玉一行。

清溪烟雨青山画,金粉鸳鸯,醉是何乡。

花月须排一万场。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