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朝谒久停收剑佩,宴游渐罢废壶觞。
世间无用残年处,祗合逍遥坐道场。
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朝谒久停收剑佩,宴游渐罢废壶觞。
世间无用残年处,祗合逍遥坐道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道场内的宁静生活情景。开篇“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两句,展示了修行者的简朴而洁净的居所,以及他们对环境美感的追求。秋水与炉香并置,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心灵宁静的象征。
接着“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两句,则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世间烦恼和个人成就都能超然物外、淡忘自我的境界。这里的“菩提”是佛教术语,指的是觉悟或智慧之树,而“拟忘”则显示了一种对精神层次追求的极致。
下半首“朝谒久停收剑佩,宴游渐罢废壶觞”两句,描绘了修行者放弃世俗功名利禄的生活。这里的“朝谒”指的是朝廷的拜访,“剑佩”、“壶觞”则是官场和宴游生活的象征,而“久停”与“渐罢废”则表明了修行者对此类生活的彻底放弃。
最后,“世间无用残年处,祗合逍遥坐道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看破和超脱,以及对于宁静修行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残年”指的是生命中的晚年,而“逍遥坐道场”则是对心灵自由和精神寄托之所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追求。
昔为柱史称铁冠,螭头屼立霜风寒。
归来野服山林下,不类峨然铁冠者。
句曲外史人中仙,此冠已馀二百年。
绣斑蚀铁铁欲穿,棱棱巧制铜色妍。
黄篾楼中想应贮,玉钩楼边旧行处。
二仪三纲浪得名,竹箨鹿皮无此清。
芙蓉吐花金玉并,铁叶细薄不易成。
外史星坛月明夜,醮礼茅君鹤曾借。
出尘风度向谁弹,坐看瑶池碧桃谢。
予号逸史云之东,发已种种今成翁。
冠乎冠乎磨冷铁,今铁曷能如古烈。
君不见古铁性烈今不如,作冠宁住仙人居。
流落四海幸属予,著之称我青霞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