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崔嵬面面逢,九霄青对九芙蓉。
欲知身染烟霞色,香案前头第四峰。
窈窕崔嵬面面逢,九霄青对九芙蓉。
欲知身染烟霞色,香案前头第四峰。
这首诗描绘了九卿峰的壮丽景色与独特的气质。"窈窕崔嵬面面逢,九霄青对九芙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九卿峰的险峻与秀美交织在一起,仿佛每一面都与天空中的青云和九朵芙蓉相对应,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之美。
接着的"欲知身染烟霞色,香案前头第四峰",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九卿峰独特魅力的感悟。这里的“身染烟霞色”不仅指山色如烟如霞,更暗含着诗人自己被这种自然美景所感染,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之意。“香案前头第四峰”,则可能是在暗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某种精神追求的认同,或许是对道家文化中追求清静无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心灵的自由飞翔。
裹空蒙、冻云如墨,匆匆人在南浦。
灞桥蹇步驮愁去,递与快帆轻橹。堪恨处。
正短烛烧残,未刻西窗句。荒林断莽。
便闲了门前,近人鸥鸟,此意向谁语。
行藏事,尽道日天也悟。流萍忽散还聚。
玉缸春涨葡萄绿,准拟千觞飞羽。君听取。
怕越客灯宵,留滞吴箫鼓。江村夜午。
来共倚寒梅,吹香弄影,璧月照琪树。
云缕虹竿,月钩星饵,海上金鳌曾钓。
蓬岛连根,昆崙无外,不比人间嵩少。
返本还源,成功满行,坐待紫皇飞诏。
笑令威、千岁来归,知换几番华表。
谁曾伴、阿母重游,蟠桃再结,目断西飞青鸟。
林屋无扃,洞天不老,铁笛一声云杪。
皎皎灵台,荧荧明镜,尘土等闲昏了。
看火轮、飞出扶桑,万户千门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