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过西昌日,提携已识奇。
相随万里至,翻动九原悲。
岂是多时别,无深岁晏思。
与君俱此痛,排闷强裁诗。
承过西昌日,提携已识奇。
相随万里至,翻动九原悲。
岂是多时别,无深岁晏思。
与君俱此痛,排闷强裁诗。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慰时勉学士丧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丧子之痛的理解与慰藉。
首句“承过西昌日,提携已识奇”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昌相遇的情景,通过“提携”一词,不仅体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暗示了友人可能正经历着某种困难或挑战,而诗人对其表示了理解与认同。
接着,“相随万里至,翻动九原悲”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将二人从相遇之地延伸至更远的距离,同时以“九原”(古代传说中的死者居住之地)象征逝去的生命,表达了对友人失去亲人的哀伤之情。
“岂是多时别,无深岁晏思”则揭示了时间虽长,但思念却深沉不已,岁月的流逝并未减轻对逝者的怀念,反而让思念更加深刻。
最后,“与君俱此痛,排闷强裁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面对痛苦的心情,通过创作诗歌来排解内心的郁闷,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友情、生死、思念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曼卿豪于诗,社坛高数层。
永叔豪于辞,举世绝俦朋。
师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称。
曼卿苦汩没,老死殿中丞。
身虽埋黄泉,诗名长如冰。
永叔亦连蹇,病鸾方骞腾。
四海让独步,三馆最后登。
师雄二十二,笔距狞如鹰。
才格自天来,辞华非学能。
回顾李贺辈,粗俗良可憎。
玉川月蚀诗,犹欲相凭陵。
曼卿苟不死,其才堪股肱。
永叔器甚闳,用之王道兴。
师雄子勉旃,勿便生骄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