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得月中枝,坐惜青春老。
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满眼秋光好。
相见应须早。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
折得月中枝,坐惜青春老。
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满眼秋光好。
相见应须早。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孝友的作品,名为《卜算子(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青春易逝和归乡之情的抒情诗。
"折得月中枝,坐惜青春老。" 这两句通过折桂之举,表达了对青春时光不再的珍惜与感慨。月下折桂,是一种传统的美好意象,而这里却被赋予了更深的寓意——诗人在月光下独坐,手中握着刚折下的桂枝,却不禁对自己年华老去感到哀伤。
"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满眼秋光好。相见应须早。"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急切心情和对美好景致的赞叹。关山道往往是古代文人归乡路上的象征,这里通过“又踏”二字,传递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归家愿望。而“满眼秋光好”,则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喜爱。同时,“相见应须早”表达了对亲人或故人的思念,希望能早日相见。
"若趁重阳不到家, 只怕黄花笑。" 最后两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担忧。诗人担心如果不能在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回到家中,只怕那些野菊花(黄花)会因为他的迟缓而嘲笑他。这不仅是对于自然界变化的观察,更是对人生易逝的一种无奈和哀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家国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自然,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宋代词风婉约细腻的一面。
朱户粘鸡,钿钗簇燕,恰颁三日王春。
记得当年佳梦,始绂祥麟。
杜陵天近衣冠盛,谢庭春暖蕙兰馨。
人争羡,青鬓未饶,恩袍草色光凝。佳音须侧耳听。
报取日下蜚声。茧纸涂鸦,天上宝墨犹新。
蛰雷先奋三冬暖,便风终快九霄鹏。
君须念,早晚小儒,终期一报平津。
两城无百里,算只是、一家乡。
愧每每相看,来迎去送,水影山光。
殷勤举杯一笑,要都收、百福与千祥。
镜里吾衰已甚,尊前君意何长。谁能齐物似蒙庄。
岁月去堂堂。更多病何堪,闲愁万绪,恼乱诗肠。
明年定须丰稔,看桑蚕成簇麦登场。
君到野亭应喜,酒帘花外悠扬。
淡春阴如雾,酿春雨、洒春城。
便罗绮风柔,园林气暖,巷陌尘轻。
鳌山顿成潇洒,恰上元过也罢烧灯。
到处柳金梅雪,一时水绿山青。午窗梦断破微晴。
蓦听卖花声。忆北苑寻芳,南园载酒,节近清明。
韶华向人如旧,莫青春行乐负平生。
说与东君知道,先迎舞燕歌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