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临江俯玉寰,春宵乘兴此跻攀。
窗分曙色玲珑里,山带晴云杳蔼间。
雨净绿杨穿别坞,舟移红蓼下前湾。
主翁柏酒寻仙侣,时有莺笙入佩环。
高阁临江俯玉寰,春宵乘兴此跻攀。
窗分曙色玲珑里,山带晴云杳蔼间。
雨净绿杨穿别坞,舟移红蓼下前湾。
主翁柏酒寻仙侣,时有莺笙入佩环。
这首明代张子翼的《登王文铭高明楼四景(其一)春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登楼赏景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春日世界。
首句“高阁临江俯玉寰”,以“高阁”开篇,点明了地点的高远,同时“临江”二字暗示了视野的开阔,仿佛站在云端俯瞰整个玉宇。接着,“春宵乘兴此跻攀”则表达了诗人趁着春夜的兴致,攀登高楼,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窗分曙色玲珑里,山带晴云杳蔼间”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象。窗户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玲珑剔透,远处的山峦被晴朗的云彩轻轻覆盖,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雨净绿杨穿别坞,舟移红蓼下前湾”进一步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雨水过后,绿杨树更加翠绿,它们穿过别致的小村庄,而小舟在红蓼花丛中缓缓移动,驶向前方的湾口,画面充满了动态美。
最后,“主翁柏酒寻仙侣,时有莺笙入佩环”则以主人邀请仙侣共饮柏酒的场景收尾,同时借莺鸣之声,增添了几分仙气与和谐。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融入了人文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滑路滑如苔,涩路涩若梯。
更堪都梁下,一雪三日泥。
泥深尚云可,委身饿虎蹊。
心寒道上迹,魄碎茆叶低。
常恐不自免,一死均猪鸡。
老马亦甚畏,愶愶不敢嘶。
吾闻虎虽暴,未尝窥汝栖。
孤行暮不止,取祸非排挤。
彼谗实有心,平地生沟溪。
哀哉马新息,薏苡成珠犀。
昔戍蚕丛北,频行凤集南。
烽传戎垒密,驿远客程贪。
春尽花犹坼,云低雨半含。
种畬多菽粟,艺木杂松楠。
妇汲惟陶器,民居半草庵。
风烟迷栈阁,雷霆起湫潭。
城郭秦风近,村墟蜀语参。
快心逢旷野,刮目望浮岚。
考古时兴感,无诗日每惭。
嘉陵最堪忆,迎马柳毵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