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与永叔同乡,衡鉴无私,得士亟求如轼辙;
此地是升庵故里,仪型未远,论文何必溯渊云。
我生与永叔同乡,衡鉴无私,得士亟求如轼辙;
此地是升庵故里,仪型未远,论文何必溯渊云。
此联以成都府试院为背景,巧妙地将地方文化与历史人物相融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和对人才的重视。上联“我生与永叔同乡,衡鉴无私,得士亟求如轼辙”中,“永叔”指欧阳修,“轼辙”则指苏轼和苏辙,意在表达作者与欧阳修同乡,推崇公正无私的评价标准,渴望发现像苏轼、苏辙那样的杰出人才。下联“此地是升庵故里,仪型未远,论文何必溯渊云”则提到升庵(杨慎)的故居,强调在此地谈论学问不必追溯到遥远的历史,言外之意是当前仍能传承和发扬前人的学术精神。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和学术传承的重视。
风露中庭十丈宽,天河仰视白漫漫。
难寻仙客乘槎路,且伴吾儿乞巧盘。
秋早时闻桐叶坠,夜凉已怯纻衣单。
民无馀力年多恶,退士私忧实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