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楼春·其四叠韵,答费民焕》
《玉楼春·其四叠韵,答费民焕》全文
明 / 夏言   形式: 词  词牌: 玉楼春

转眼上林春色到。洗耳春雷一声早。

文章自信有家传,为君预卜龙头兆。

灵鹊双巢林阁杪。巢成似出天工巧。

愿得生儿拟凤毛,凤池异日仍衔诏。

(0)
鉴赏

这首明代夏言的《玉楼春·其四》叠韵诗,以春天为主题,表达了对后代子孙才情的期许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首句“转眼上林春色到”描绘了春天迅速来临的景象,富有生机与活力。"洗耳春雷一声早"则以春雷象征新的开始,寓意着诗人对子女的激励和期待。

接下来,“文章自信有家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文化传承的自豪,暗示孩子将继承良好的文学素养。“为君预卜龙头兆”运用龙的意象,寓意孩子未来可能在仕途上取得显赫地位。

“灵鹊双巢林阁杪”借灵鹊筑巢的吉祥寓意,祝愿孩子能像灵鹊一样聪明且有所建树。“巢成似出天工巧”进一步赞美孩子的天赋异禀。最后两句“愿得生儿拟凤毛,凤池异日仍衔诏”直接表达希望孩子能如凤凰般高贵,将来能在朝廷中受到重用,得到圣旨。

整首诗语言优美,寄寓深厚,既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也寄托了对后代的殷切期望。

作者介绍
夏言

夏言
朝代:明   字:公谨   籍贯:江西贵溪   生辰:1482—1548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猜你喜欢

海会寺宴集以禅房花木深为韵得房字

碧玉千竿荫藓墙,水声山色近禅房。

一轩疏雨僧棋静,满榻清风客梦长。

隔叶几听流鸟弄,媚盘尤觉野蔬香。

赋诗把酒龙泉上,共扫馀花坐晚凉。

(0)

宴会成趣园诗

举世醉浮荥,幽事谁肯寻。

譬如攫金人,入市惟见金。

先生厌尘杂,静念到园林。

数往境自熟,有得乐更深。

春兰汎光风,夏木贮清阴。

露菊浥佳色,霜松知本心。

渊明尝乐此,意合无古今。

当其领会处,岂止忘华簪。

先生比渊明,但欠酒与琴。

饭蔬有真味,风籁有清音。

出处纵小异,要之俱陆沉。

我亦志丘壑,聊拟斜川吟。

(0)

九日

幽□□懒慢,令节废招寻。

无复欢娱地,空惊□□□。

闭门黄菊晚,步履紫苔深。

尚友陶彭泽,悠然□□□。

(0)

閒述二首·其二

解作时文一二篇,胸中意气已掀然。

何如剖破醯鸡瓮,看取人间大有天。

(0)

群贤登第诗

陶山先生主文盟,郭令好学加劝惩。

平阴儒学日复振,不让五虎专前名。

靳侯才名驰冀北,初官佐治肥子国。

下车首询沂上人,供室劝学增润色。

文章圆熟推许公,典而丽兮词更工。

山城天荒从此破,白袍换绿荣乡中。

苏仙久藉家学力,内抱英华外谦抑。

十年作赋气凌云,唾手功名不劳得。

古学众许芝亭刘,下笔万字何能休。

俯就绳墨入赋室,一战而胜酬焚舟。

贤哉酅河子董子,八举终场人罕比。

广阳就试欲投名,尚以老成为所耻。

孝感里中重王兄,德与才称非过情。

耽经玩史日无辍,蔼然素有场屋声。

升也文学宗董氏,陶山竹溪亦席侍。

靳老馀绪复稔闻,驽马十驾希騄耳。

明昌天子试飞龙,董子王升文并雄。

金门献赋仆亦与,北宫唱第三人同。

至今地脉何曾断,吾乡士风天下冠。

学者体法旧纯朴,岂止为文思过半。

申氏名族世共知,后之苗裔振复奇。

潜遗祖德借馀论,又向蟾宫折桂枝。

溪上先生号醇德,动为仪表言为则。

发明圣道得其传,恩不及身后蕃息。

乃孙经学有渊源,乙科优中光儒门。

靳侯名乡能远虑,居贤因此右硖村。

李君力学人难企,弱冠声华蔼乡里。

早承鹗荐上天廷,一举明经取青紫。

翠华警跸幸南都,圣心愿治求硕儒。

日边诏下免秋试,三英笑指龙门趋。

锜氏兼经勤博古,苏子天才中规矩。

李生伯仲三豪间,鼎甲科名俱力取。

明年较艺入明光,王氏文词复擅场。

圣代人材罔遗弃,特恩赐第名亦彰。

芸窗昼寂閒屈指,仕者十有三人矣。

不才鲁钝甘隐居,但庆诸公膺器使。

为报后来为学人,前进已达教犹存。

勉旃勉旃学而仕,食禄无忘先辈恩。

(0)

题画梅送毛君之武林

磅礴无人兴自豪,香风为我拂霜毫。

几回细写孤山影,绝似西陵第一桥。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