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遗世虑,水旱独关渠。
垤鹳鸣何验,江龙饮亦虚。
田畴堪一哭,祷祀竟何如。
夜坐看星月,临风益叹歔。
野人遗世虑,水旱独关渠。
垤鹳鸣何验,江龙饮亦虚。
田畴堪一哭,祷祀竟何如。
夜坐看星月,临风益叹歔。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忧旱二首(其二)》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深深忧虑。首句“野人遗世虑”揭示了诗人以平民百姓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他超脱于世俗忧虑之外,却无法忽视现实的困苦。次句“水旱独关渠”强调了干旱对农民生活的重要性,暗示了水利设施在应对天灾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句“垤鹳鸣何验”通过蝼蛄和鹳鸟的叫声来象征旱情的严重,但这些自然现象并不能预示确切的缓解,暗示了人们的期待落空。“江龙饮亦虚”进一步描绘了干旱的严峻,即使祈求江神也无法带来雨水。
“田畴堪一哭”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田地荒芜、庄稼枯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农夫辛勤劳作却无收成的同情。“祷祀竟何如”质疑了祈祷和祭祀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有效性,流露出深深的无奈。
最后两句“夜坐看星月,临风益叹歔”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面对星空,感受清风,更加深沉地感叹世事艰难,体现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无尽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文关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