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丹丘鸿上人不出寺》
《寄丹丘鸿上人不出寺》全文
宋 / 释遵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小固山前一道人,不言生死不言真。

茅堂静有朝端客,草履烂无门外尘。

银漏滴残犹在定,石花开尽始知春。

相思未得相寻去,空恨江头多病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ānqiū鸿hóngshàngrénchū
sòng / shìzūnshì

xiǎoshānqiándàorényánshēngyánzhēn

máotángjìngyǒucháoduāncǎolànménwàichén

yínlòucányóuzàidìngshíhuākāijìnshǐzhīchūn

xiāngwèixiāngxúnkōnghènjiāngtóuduōbìngshē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寄丹丘鸿上人不出寺》,诗人以小固山前的一位道人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小固山前一道人”,点明了环境的清幽和人物的超然。接下来的“不言生死不言真”表达了道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他不谈论生死与真理的深层含义,暗示其内心的淡泊。

“茅堂静有朝端客”一句,通过“朝端客”的来访,展现了道人的影响力,即使在静谧的茅堂中,仍有朝廷官员慕名而来。然而,“草履烂无门外尘”又揭示出他的生活简朴,门外并无世俗的纷扰。

“银漏滴残犹在定,石花开尽始知春”两句,运用了时间与自然的意象,描述道人在禅定中度过时光,直到春天来临石花凋谢才察觉,进一步突显了他的内心世界和修行境界。

最后,“相思未得相寻去,空恨江头多病身”表达了诗人对鸿上人深深的思念,却因自身的疾病无法亲自拜访,只能空自遗憾,流露出对友人健康状况的关切和对相聚的渴望。

整首诗以道人形象为载体,寓言性地传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挂念。

作者介绍

释遵式
朝代:宋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猜你喜欢

三月三十日作兼寄怀魏三

伤时惜别两相参,渐老情怀百不堪。

四十今年才欠四,三春此日只余三。

身如零落沾泥絮,心似腾腾作茧蚕。

遥忆白狼山下客,送春凭梦过江南。

(0)

京口过杨文襄故第

铁瓮城边甲第崇,门庭萧瑟相公风。

御书题后楼常锁,法辇过来宅尚空。

径老孤松巢野鹤,台留片石荫疏桐。

怀贤伫想当年事,花马谁终筑塞功。

(0)

虞山访李孟芳

下帆寻旧泊,投暝识岩扉。

径寂疑为客,灯明宛似归。

随风群木响,欲雨一峰微。

无计偕君隐,空嗟握手稀。

(0)

杂感十首·其八

高馆凉风日夕吹,幽襟横绝雍门丝。

蔡洲古岸移青石,杜里新烟改赤墀。

万事只如芳草暮,一生常比落花时。

无聊感慨仍无谓,邻笛何关向子期。

(0)

杂感十首·其四

杨子幽居五世传,幸留残石伴遗编。

院藏弥勒依金好,楼望童初想玉贤。

底事会心常独笑,未能排闷且高眠。

吟轩何以酬枯臆,禁得庐峰一匹泉。

(0)

自吴门登舟武林二首·其二

碧水照多思,舟中余有春。

最怜从岸草,如恋渡江人。

烟态变浓树,歌声覆绿莼。

浮家达者事,亦未自由身。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