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云容绿欲黄,高秋露气接烟光。
三时忧喜心差慰,万姓饥寒愿稍偿。
郭外云容绿欲黄,高秋露气接烟光。
三时忧喜心差慰,万姓饥寒愿稍偿。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郊外的景象与诗人对民生的关怀。首句“郭外云容绿欲黄”,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城外天空中云彩的颜色由绿转黄,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同时也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郁感。接着,“高秋露气接烟光”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特有的氛围,露水在阳光下蒸发形成的雾气与远处的烟霞相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朦胧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三时忧喜心差慰,万姓饥寒愿稍偿”,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人们或忧或喜,但此时诗人的心境得到了些许安慰,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稍微缓解那些因饥饿和寒冷而受苦的民众的困境。这种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诗人作为统治者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善民生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描绘,更重要的是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体现了清代帝王诗作中常见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肃肃风振叶,冥冥雨翻盆。
羁人悄无事,兀坐掩重门。
朱炎何有哉,暂得免蒸燔。
澄神任偃仰,澹默灵台暾。
简册有真趣,几席无嚣烦。
兴来发嘉句,亦复开清樽。
落魄浇愁肠,经营役吟魂。
须臾华月上,耿耿依黄昏。
薿薿庭下树,小结浓云屯。
放情六合外,飘飘凌紫氛。
阳明山人旧有居,此地阳明景不如。
但在乾坤俱逆旅,曾留信宿即吾庐。
行窝已许人先号,别洞何妨我借书。
他日巾车还旧隐,应怀兹土复乡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