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金莲撤,太息此台空,漭漭长川,问今代读书,谁其嗣者;
记曾玉笋参,仅留禅悦在,悠悠浩劫,闻公余说鬼,我欲从之。
一自金莲撤,太息此台空,漭漭长川,问今代读书,谁其嗣者;
记曾玉笋参,仅留禅悦在,悠悠浩劫,闻公余说鬼,我欲从之。
这首诗通过联句的形式,表达了对苏东坡(苏长公)读书台的追思与感慨。上联“一自金莲撤,太息此台空”以“金莲”暗指苏东坡去世,感叹读书台自此空无一人,流露出深深的哀悼之情。“漭漭长川,问今代读书,谁其嗣者”则将目光投向未来,询问在当今时代,谁能继承苏东坡的学问与精神,体现出对后继无人的忧虑。
下联“记曾玉笋参,仅留禅悦在”回忆了苏东坡曾经参与的学术讨论,强调了他与学者们的交流,以及留下了深刻的学术影响。“悠悠浩劫,闻公余说鬼,我欲从之”则进一步表达了对苏东坡智慧与人格的敬仰,即使是在经历了无数的灾难之后,仍然能听到他关于鬼神之说的言论,表达了想要追随学习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东坡读书台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文人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思了后世是否能够传承和发扬他的学问与精神。
鲁连轻千金,高蹈东海边。
孔祐隐四明,瓦视山谷钱。
人各有其志,志在情不迁。
轻装有馀煖,布衣亦禦寒。
何曾日费万,亦只供一餐。
我欲叩天关,乞取钱如山。
散作天上星,广落天地间。
邓通失铜山,饿死人不怜。
当其炙手时,睥睨豪与贤。
陋巷金石声,焉如一囊钱。
世人供淫靡,不惜金掷千。
煌煌义所在,半菽情亦牵。
岂知淡荡人,拂衣自高眠。
虑远百年短,情捐一夕长。
忧时问牛喘,遗身调象狂。
彼此不相知,论绪若参商。
但观三春泽,转盼成秋霜。
时雨不终宵,驱云乘朝阳。
天既不可测,人亦何能量。
先主称仁后,顾托誓不忘。
恢土限益州,竟以危刘璋。
宁我负天下,孟德真豺狼。
忍心杀文举,厚遇关云长。
慈暴出入机,善恶岂有常。
利欲从中来,一滴溃川坊。
事理谁合离,寤寐各弛张。
形神互主宾,断续趋彭殇。
茫茫世上人,买药诬韩康。
东官土风多擂茶,松萝茱萸兼胡麻。
细成香末入铛煮,色如乳酪含井华。
女儿一一月中兔,日持玉杵同虾蟆。
又如罗浮捣药鸟,玎珰声出三石洼。
拂曙东邻及西舍,纤手所作喧家家。
以淘粳饭益膏滑,不用酒子羹鱼虾。
味辛似杂贲隅桂,浆清绝胜朱崖椰。
多饮往往愈腹疾,不妨生冷长浮瓜。
我来莞中亦嗜此,岕菘欲废春头芽。
故人饷我日三至,丝绳玉壶提童娃。
为君餍饫当湩酪,力法归教双鬟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