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梅花不识诗,空将色相较铢锱。
美人立尽黄昏月,细看枝枯叶脱时。
不识梅花不识诗,空将色相较铢锱。
美人立尽黄昏月,细看枝枯叶脱时。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情感的理解与感悟。首句“不识梅花不识诗”,开门见山地指出,只有真正理解了梅花的特质,才能写出真正的诗歌,强调了梅花在诗人创作中的重要性。接着,“空将色相较铢锱”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单纯以表面之美的比较来评价事物的不屑,暗示梅花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色泽,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品质。
“美人立尽黄昏月,细看枝枯叶脱时”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人格化,描绘了一幅黄昏月下,美人独自站立,细细观察梅花枝枯叶落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梅花在时间流逝中的坚韧与美丽,也映射出美人(或诗人)对梅花深刻的情感投入和对生命、时间的思考。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梅花不畏严寒、坚守本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自然规律不可违抗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表达。
驱车出东郭,远上天台城。
峰高插霄起,屹立如回屏。
前涂在云杪,彷佛秋蛇行。
俯视万壑底,涧水嘈嘈鸣。
恍然心目眩,几欲堕危峥。
况兼风雨至,泥滑如饴饧。
一步三退缩,战慄若履冰。
仆夫屡颠踬,行者难为情。
神武恢疆宇,垂念及生灵。
俾将诚信辞,以息东南兵。
藐焉一小子,敢不来趋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