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夕阴风来,乱山渐萧索。
两峰忽相参,再转境弥恶。
峡深天欲断,道窄壁如削。
阴崖无草木,盛夏亦光濯。
狠石积铁黝,奇状献斧凿。
负隅猛虎蹲,作势厉鬼攫。
濛濛黄雾映,惨惨白日落。
久役乱惊魂,畏途愁病脚。
出峡稍平旷,石辙犹荦确。
神伤自昔然,何心记丘壑。
向夕阴风来,乱山渐萧索。
两峰忽相参,再转境弥恶。
峡深天欲断,道窄壁如削。
阴崖无草木,盛夏亦光濯。
狠石积铁黝,奇状献斧凿。
负隅猛虎蹲,作势厉鬼攫。
濛濛黄雾映,惨惨白日落。
久役乱惊魂,畏途愁病脚。
出峡稍平旷,石辙犹荦确。
神伤自昔然,何心记丘壑。
这首清代诗人成书的《峡口》描绘了一幅险峻而凄清的山水画面。首句“向夕阴风来,乱山渐萧索”,以傍晚时分阴冷的风和杂乱的山峰渲染出一种荒凉的气氛。接着,“两峰忽相参,再转境弥恶”描述了山势陡峭,道路险恶,随着视角转换,环境愈发恶劣。
“峡深天欲断,道窄壁如削”进一步刻画峡谷之深邃,仿佛天际被切断,道路狭窄得像刀削一般。接下来,诗人通过“阴崖无草木,盛夏亦光濯”描绘了崖壁光秃,即使在盛夏也毫无生机,增添了荒凉感。
“狠石积铁黝,奇状献斧凿”运用比喻,形容石头坚硬如铁,形状奇特,仿佛是人工雕琢而成。诗人又借“负隅猛虎蹲,作势厉鬼攫”形象地描绘了山石的狰狞,令人感到不安。傍晚时分,“濛濛黄雾映,惨惨白日落”营造出阴郁的氛围,加重了旅途的艰难。
最后,“久役乱惊魂,畏途愁病脚”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长时间跋涉后内心的惊慌与疲惫,以及对前方未知路途的忧虑。走出峡谷后,“出峡稍平旷,石辙犹荦确”,景色虽然稍有开阔,但路面崎岖不平,仍然让人心情沉重。“神伤自昔然,何心记丘壑”则流露出诗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感叹自然之美虽壮丽,却难以消解内心的苦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峡口的险峻与荒凉,寓言人生的艰难与困顿,情感深沉,意境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