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舍三家市,芦林半里城。
滩乾去船涩,溪净露沙明。
鸟迹不见过,蚌胎随处生。
水心石人立,遥望似相迎。
草舍三家市,芦林半里城。
滩乾去船涩,溪净露沙明。
鸟迹不见过,蚌胎随处生。
水心石人立,遥望似相迎。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桃园县经过雀杼镇时所见的乡村景象,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
首句“草舍三家市”,简练地勾勒出小镇的规模与特色,草屋稀疏,市集小巧,透露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气息。接着“芦林半里城”,芦苇丛生,延伸至城镇的一半距离,营造出一片自然与城市交融的和谐画面。
“滩乾去船涩,溪净露沙明”两句,通过“滩”、“船”、“溪”、“沙”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水边景色的静谧与纯净。干涸的河滩上,船只难以通行,清澈的溪流中,沙粒清晰可见,凸显了自然环境的原始状态。
“鸟迹不见过,蚌胎随处生”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生机。鸟儿的踪迹已消失,暗示着这里少有人来打扰;而蚌胎的随处可见,则表明了生态的丰富与和谐。
最后,“水心石人立,遥望似相迎”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水中的石头以生命,仿佛它们正静静地站在水中,远望着行人,似乎在欢迎着他们的到来。这种生动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海南万里水沉树,江南九月木犀花。
不知谁作造化手,幻出此等无品差。
刘郎嗜好与众异,煮蜜成香出新意。
短窗护日度春深,石鼎生云得烟细。
梦回依约在秋山,马上清香扑霜霁。
平生可笑范蔚宗,甲煎浅俗语未公。
此香似有郢人质,能受匠石斤成风。
不须百和费假合,成一种性无异同。
能知二物本同气,鼻观已有香严通。
聊将戏事作薄相,办此一笑供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