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城中烟云乡,秋风晴日千桂香。
交游半是渔樵郎,门前水深通潮江。
和诗到此推砚牍,必不能教鬼神哭。
何如且向桂花中,快泻鹅黄入杯玉。
去年试君当夏初,知君直气非狂夫。
平生批龙编虎须,千言万言长短书。
诚斋许人以文字,须待其人有馀味。
君今莫问且速来,不醉明朝花满地。
我家城中烟云乡,秋风晴日千桂香。
交游半是渔樵郎,门前水深通潮江。
和诗到此推砚牍,必不能教鬼神哭。
何如且向桂花中,快泻鹅黄入杯玉。
去年试君当夏初,知君直气非狂夫。
平生批龙编虎须,千言万言长短书。
诚斋许人以文字,须待其人有馀味。
君今莫问且速来,不醉明朝花满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名为《程尧仲以杨秘监所赠诗见示因走笔次韵约观园中桂花》。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比和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境。
“我家城中烟云乡,秋风晴日千桂香。”开篇即以“烟云乡”、“千桂香”营造出一个迷离而又清新的环境,让人仿佛能够嗅到那桂花的芬芳。这里的“烟云”与“秋风晴日”交织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桂花的香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加浓郁。
“交游半是渔樵郎,门前水深通潮江。”诗人通过提及“交游”的对象——“渔樵郎”,描绘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渔(捕鱼的人)和樵(伐木头的人),都是较为隐逸的职业形象,显示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远离尘嚣的向往。而“门前水深通潮江”则是环境描写,其深邃的水域与汹涌的潮江,共同构建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壮阔的景象。
“和诗到此推砚牍,必不能教鬼神哭。”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自信。推砚牍,即抛开笔墨,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的情态。而“必不能教鬼神哭”则是对自己作品效果的一种夸张说法,显示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力量的认可。
“何如且向桂花中,快泻鹅黄入杯玉。”诗人在这里提出一个疑问“何如”,意即如何能不沉醉于这种美好之中。随后,“且向桂花中”则是对前述景象的进一步深化,而“快泻鹅黄入杯玉”则是在描绘一幅品酒赏桂的画面,通过“鹅黄”的颜色和“玉杯”,突出了饮酒之美。
“去年试君当夏初,知君直气非狂夫。”诗人回忆起一年前与友人的相处时光。“试君”表明诗人是在检验对方的品性,而“知君直气非狂夫”则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直率个性的认可和赞赏。
“平生批龙编虎须,千言万言长短书。”此句中,“批龙编虎”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而“千言万言长短书”则是对诗人一生文学创作的概括,显示了他丰富的才华和广泛的知识。
“诚斋许人以文字,须待其人有馀味。”这里,“诚斋”应该是指诗人的书房或别署。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一种文学观,即好的文字应当让人产生回味无穷的美妙感觉,而不是一时的快感。
“君今莫问且速来,不醉明朝花满地。”结尾部分,诗人在邀请友人快速到来共享这份美好,并希望友人不要询问其他,只需沉醉于眼前的风光之中。最后,“不醉明朝花满地”则是在描绘一种理想的状态,即在美好的环境和心境中度过一段时间,直至次日清晨,当花瓣仍旧覆盖大地时,那种醉意依然未褪。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友情之深以及文学艺术之雅的赞赏和追求。
制荷衣,纨兰佩,褰裳采竹寒溪。
偶此苍筤,轮囷冷压云低。
溜穿千载,谢雕琢、天巧灵犀。
自幻作、排簧笙管,吼疟狻猊。仙人铁笔如镌。
摹秦篆、峄阳枣刻堪稽。可惜支离散木,染污红泥。
琼瑰投我,遍枯槎、名字留题。
好相伴、他山怪石,故邸桐圭。
昨日君家宴,琅玕新种书窗畔。
石画屏风,斜木几、尽平生初见。
羡公子、风流儒雅相知晚。更寄来、笺纸光璀粲。
霭晴云缥缈,却恼乌丝遮断。
揩眼看花片,鱼鳞弱絮秋空满。
侧理澄心,难比并、衍波文深浅。
盥薇露、轻轻开匣番番展。愧斜行、淡墨添拘管。
感投我琼瑶,报以俚词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