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松石路小,烟霭复周遭。
翠鬣如新沐,苍鳞泛白涛。
鸟归迷故树,僧过湿方袍。
既到空王宇,秦官莫自高。
疏松石路小,烟霭复周遭。
翠鬣如新沐,苍鳞泛白涛。
鸟归迷故树,僧过湿方袍。
既到空王宇,秦官莫自高。
这首诗描绘了天界寺中的一棵松树,以及周围的环境和氛围。诗人在细腻的笔触下,展现了松树的形态与生机,以及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首句“疏松石路小”,描绘了一条由稀疏松树点缀的小径,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静谧。接着,“烟霭复周遭”一句,通过烟雾缭绕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神秘与朦胧感。
“翠鬣如新沐,苍鳞泛白涛”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松树的外貌特征。翠绿的松针仿佛刚沐浴后般清新,而树干则如同苍老的鱼鳞,在白浪般的波涛中泛起光泽。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松树以生命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鸟归迷故树,僧过湿方袍”描绘了松树周围的生命活动。鸟儿在林间飞翔,似乎迷失于这棵古老的松树之中;僧人经过时,方袍被湿气打湿,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体现了寺庙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最后,“既到空王宇,秦官莫自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感悟。空王宇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超脱,提醒人们在面对世俗权力(秦官)时,不应自视甚高,应保持谦逊与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树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佛教哲学的融合,传递出一种宁静、超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