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话尊宿,瞻礼此堂中。
入郭非无路,归林自学空。
溅瓶云峤水,逆磬雪川风。
时说南庐事,知师用意同。
何年话尊宿,瞻礼此堂中。
入郭非无路,归林自学空。
溅瓶云峤水,逆磬雪川风。
时说南庐事,知师用意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书翠岩寺壁》,通过对古诗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独特情怀和深邃意境。
“何年话尊宿,瞻礼此堂中。”开篇便以问世带来的深沉历史感和敬畏之心,透过时光的隧道回望古人,对于那些在这座庙宇中修行、留下传奇的人物表示崇敬。
“入郭非无路,归林自学空。”诗人的心境似乎随着步履而变化,从尘世间的喧嚣到山林中的寂静,每一步都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和净化。这里的“自学空”显示出诗人对于禅学的追求与悟性。
“溅瓶云峤水,逆磬雪川风。”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云峤水”与“雪川风”的结合,不仅是外在景物的写实,更是内心世界的映射。
“时说南庐事,知师用意同。”最后两句诗,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师长教诲的理解,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之道的深刻领悟。这里的“南庐”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地理位置或是精神寄托,而“知师用意同”则显示出诗人与师尊之间在精神上的契合。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和心灵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修行以及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思考和文化内涵。
记天街一条软绣,马蹄催送归意。
杏花开满旗亭路,又早芦花风起。
人去矣,看一棹秋江,万里还千里。宦游谁比。
有处处青山,题诗选胜,莫厌折腰米。
天涯好,最好武夷仙地。
榕城万绿如水,放衙听鼓何曾惯,且学黄绸拥被。
成卧理,料养鹤调琴,都在红蕉底。
讼庭无事,但竹马骑来,儿童笑说,领略荔枝味。
芳渚深深,正掠水、玉尖斜逗。
浑不意、越人网得,爨交纤手。
出釜微闻兰麝唾,分甘拟倩樱桃口。
唤佳名、合配乳脂鲜,河鲀候。乌几净,花瓷旧。
红叶底,莲须酒。笑纷纷蛎蛤,未应呼友。
嫩比江瑶秋市早,轻随螺女钿波绉。
问当年、虾菜五湖船,曾知否。
好景在沧浪,照乱山、冷枫翠渚红染。
前度浣衣人,西风里、安排碧砧初遍。
载诗载酒,画船重到风澜浅。
藕塘万叶憔悴尽,换了芦花一片。
临流曲榭依然,早不见双双,掠波紫燕。
远浦夕阳含,秋奁影、但有烟鸿苍点。
泠泠绕郭,几曾解洗江南怨。
莫愁湖畔停兰拽,梦入鲈鱼乡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