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峦数髻镜中孤,水畔帆樯一点无。
错道曲终人不见,包山洞达洞庭湖。
烟峦数髻镜中孤,水畔帆樯一点无。
错道曲终人不见,包山洞达洞庭湖。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其二十)太湖之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空灵的山水画面。首句"烟峦数髻镜中孤",以烟雾缭绕的山峦比喻为几座秀美的发髻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水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水的静谧与孤独。次句"水畔帆樯一点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寥感,寥寥无几的帆船在湖边几乎难以察觉,增添了空间的广阔和空旷。
后两句"错道曲终人不见,包山洞达洞庭湖"则转而表达一种探寻之意。"错道曲终"暗示了路径曲折,仿佛在追寻的过程之中,而"人不见"则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或期待。最后,诗人将视线延伸至包山,意指这条道路通向遥远的洞庭湖,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意境的描绘,传达出对山水自然的深深热爱以及对人迹罕至之处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心境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