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猿弄清泚,秋入山骨冷。
老僧怯凭栏,忽失袈裟影。
白猿弄清泚,秋入山骨冷。
老僧怯凭栏,忽失袈裟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景。开篇"白猿弄清泚",猿儿在溪水中嬉戏,清泚指的是潺潺的溪流声,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心境的闲适与宁静。接着"秋入山骨冷",秋天的凉意已经侵袭进了山林,"骨冷"形容秋风的寒意渗透至骨,传递出季节变化带来的凛冽感受。
诗人通过老僧的动作来进一步描绘场景:"老僧怯凭栏",这里的"怯"字用得十分贴切,表达了老僧在凭栏处立时心中的忐忑与不稳。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淡淡的人情味,透露出诗人对孤寂生活的一种理解和同情。
最后一句"忽失袈裟影"则是意象的转换,从老僧凭栏之姿,一转即至老僧身上的袈裟不再有影,似乎是在说时间流逝,物是人非,带给读者无限的遐想。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林秋景和孤独老僧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生命流转、物是人非的沉思。
幽士慕鳞潜,通人笑蚓廉。
诳肠齑味美,节腹笋生添。
诸老徒推毂,先生且下帘。
食惟陈簋二,馈不费金兼。
和靖招延晚,方斋仕进恬。
绪言传粹密,古调扫秾纤。
紫气来傍境,灵氛告吉占。
因思眠雨艇,得似曝晴檐。
无己游坡谷,徂徕客弼淹。
刍言轻一羽,未必动岩瞻。
昔侍西山讲习时,颇于函丈得精微。
书如逐客犹遭绌,辞取横汾亦恐非。
筝笛岂能谐雅乐,绮纨元未识深衣。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师门扣指归。
与客穷源上尽山,林霏初卷岭泥乾。
似嫌甲第施朱戟,别筑茅亭俯碧湍。
龙怒岂容缘磴汲,雹寒不敢近崖看。
平生粗有登临胆,今日凭高立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