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侍西山讲习时,颇于函丈得精微。
书如逐客犹遭绌,辞取横汾亦恐非。
筝笛岂能谐雅乐,绮纨元未识深衣。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师门扣指归。
昔侍西山讲习时,颇于函丈得精微。
书如逐客犹遭绌,辞取横汾亦恐非。
筝笛岂能谐雅乐,绮纨元未识深衣。
嗟余老矣君方少,勤向师门扣指归。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题为《题郑宁文卷》。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西山期间曾参与讲习,与函丈(可能指的是某位学者或尊长)交流过深奥的知识。在书信往来中,即使是普通的客人也难以完全领会其中的微妙之处,甚至连横汾这样的名士也担心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诗中的“筝笛”和“绮纨”分别象征着音乐和丝织品,但作者表示自己尚未真正懂得其深意,亦即没有达到高水平的鉴赏能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年事已高而自感抱歉,同时也提醒对方(可能是年轻人)要勤奋向老师学习,不断追求知识。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于学问深邃、难以完全掌握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年轻时光和学术探索的珍视态度。
慧茁心苗,欲度灵犀,温黁自然。
恰鹦帘客去,香留茶酽,鸾笺句秀,粲说花妍。
金籥深扃,玉津密漱,消得神方长驻颜。
围曾解,羡澜翻清辩,巾帼仪连。簪花格最婵娟。
更妙吮香毫越恁圆。
甚小玉偏饶,幽怀易泻,阿侯乍学,泥语轻怜。
一角溪山,广长真谛,只在红楼斜照边。
閒凭吊,忆楚宫凄怨,扪竟三年。
立冬杀气凝,清霜会晨朝。
涤涤原野空,烈烈荆棘烧。
鹰饥肯为用,马寒意逾骄。
旌旗带林莽,笳吹含风飙。
突围狡兽怒,得隽壮士嚣。
老狐屈变诈,文雉输英翘。
讨伐顺天时,未许穷奸妖。
翩翩马上儿,弓箭各在腰。
意矜百战雄,巧斗更相招。
控弦落明月,飞镝来九霄。
虽虐终无伤,为乐固已饶。
晚临清汝滨,寒水如落潮。
挥壶酌美酒,醉归遗皂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