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阴方丈得,暑气乍来无。
尘榻从箕踞,前贤亦锻炉。
晚虫多黑羽,秋草半青珠。
安得遗方客,玄谈似给孤。
清阴方丈得,暑气乍来无。
尘榻从箕踞,前贤亦锻炉。
晚虫多黑羽,秋草半青珠。
安得遗方客,玄谈似给孤。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树荫下的宁静场景。首句“清阴方丈得”,描述了树荫覆盖的面积之大,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接着,“暑气乍来无”则表达了在这样的树荫下,即便夏日炎炎,也能感受到一丝凉爽,仿佛暑气都被隔绝在外。
“尘榻从箕踞”,诗人以一种随意自在的姿态坐在尘土铺就的榻上,仿佛是在享受自然的馈赠,与世无争。这里的“箕踞”是一种散漫的坐姿,体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洒脱。
“前贤亦锻炉”,这一句可能暗含着对古代先贤智慧的敬仰,将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相提并论,暗示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接下来的“晚虫多黑羽,秋草半青珠”,则是对自然界生动景象的描绘。晚间的昆虫在黑色的羽翼下显得格外神秘,而秋天的草地则点缀着如同珍珠般的青色小草,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美,也寓意着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最后,“安得遗方客,玄谈似给孤”,表达了诗人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前来,一起进行深邃而富有哲理的交谈,如同佛陀与给孤独长者之间的对话一样,充满了智慧和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精神交流的渴望,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仙翁家在丛霄,五云八景来尘表。
黄扉紫闼,化钧高妙,风霆挥扫。
漠北寒烟,峤南和气,笑谈都了。
自玉麟归去,金牛再款,却回首、人间少。
天与丹台旧籍,笑苍生、祝公难老。
春葩秋叶,暄寒易变,壶天长好。
物外新闻,凤歌鸾翥,龙蟠虎绕。
想如心高会,寒霜夜永,尽横参晓。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
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
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