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井桥》
《玉井桥》全文
宋 / 周紫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水满双鸳沼,花开玉井莲。

亭浮幽渚外,人渡小桥边。

白羽参差在,跳珠次第圆。

风高与芬馥,露重借嫣妍。

青板钓鱼老,朱栏听雨眠。

时从客容与,宁借鹭联拳。

何日回征棹,归来赋短篇。

共邀池上月,同看水中天。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池塘边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和谐交融。

首句“水满双鸳沼”,以“双鸳”比喻水中的倒影,生动地描绘了水面的平静与和谐。接着,“花开玉井莲”一句,将莲花比作“玉井”的花朵,不仅赞美了莲花的纯洁与美丽,也暗示了池塘环境的清雅。

“亭浮幽渚外,人渡小桥边”两句,通过“亭”和“人”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这里的“幽渚”和“小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

接下来,“白羽参差在,跳珠次第圆”描绘了水面上的动态景象,白羽可能是指水鸟或荷叶上的水珠,跳珠则形象地表现了水珠在水面跳跃的情景,两者相映成趣。

“风高与芬馥,露重借嫣妍”两句,通过“风”和“露”的作用,强调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力。风带来了花香,露珠滋润了花瓣,使得花朵更加鲜艳。

“青板钓鱼老,朱栏听雨眠”描绘了两位老人在池边钓鱼和倚靠栏杆听雨的情景,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宁静。这里“青板”指钓鱼的木板,“朱栏”则是红色的栏杆,色彩对比鲜明,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时从客容与,宁借鹭联拳”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享受自然之乐的情境。鹭鸟的“联拳”动作,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和谐与安宁。

最后,“何日回征棹,归来赋短篇”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再次回到这片美好的地方,并写下记录这段经历的诗歌。“共邀池上月,同看水中天”则以月和天作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和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周紫芝

周紫芝
朝代:宋   字:少隐   号:竹坡居士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生辰:1082-1155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
猜你喜欢

端午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其三

覆户双人艾,浮樽九节蒲。

更闻天子孝,瑞箑扇尧厨。

(0)

古断肠曲三十首·其二十九

弹罢瑶筝歇雁行,月移花影上回廊。

离情不奈秋萧索,更著寒螀管夜长。

(0)

牡丹

江南牡丹凡有几,德安打头歙为二。

金陵旧物间有之,池阳吴郡皆居次。

地近京畿种偏好,鄂城栽接不草草。

舂土筛泥绕画栏,石甃方坛净如扫。

当头第一带鞓红,腻紫娇黄别作丛。

盘盂擎出最迎日,碧玉万片藏春风。

宝叶丝丝带缕金,锦斑酒晕间攒心。

翻腾栀茜乱朱粉,样各数名分浅深。

低树犹高五六尺,花重刚枝反无力。

迥出层阴转耐看,始悟年深有真色。

晚添细雪来相簇,露醒香魂冷方浴。

倚柱黄昏眼倍明,顿觉夜阑须秉烛。

洛水芳林应更多,不禁飞雨洗铜驼。

酥煎送酒有人在,草没故园无柰何。

莫对馀春起叹嗟,最难保守是繁华。

君看南渡百年内,看到子孙能几家。

(0)

祝英台近.后溪次韵日熙堂主人

殢馀酲,寻旧雨,愁与病相半。

绿意阴阴,丝竹静深院。

绝怜事逐春移,泪随花落,似剪断、鲛房珠串。

喜重见。为谁倦酒慵诗,筠屏掩双扇。

白发潘郎,羞见看花伴。

可堪好梦残时,新愁生处,烟月冷、子规声断。

(0)

木兰花慢·其七柳浪闻莺

晴空摇翠浪,昼禽静、霁烟收。

听暗柳啼莺,新簧弄巧,如度秦讴。谁紬。

翠丝万缕,飏金梭、宛转织芳愁。

风袅馀音甚处,絮花三月宫沟。扁舟。缆系轻柔。

沙路远、倦追游。望断桥斜日,蛮腰竞舞,苏小墙头。

偏忧。杜鹃唤去,镇绵蛮、竟日挽春留。

啼觉琼疏午梦,翠丸惊度西楼。

(0)

暮春

兹辰如翻车,其行靡脱毂。

春无十日妍,见此条蔓绿。

苍苔拾落花,天膏尚如沐。

足身岂不好,反覆看已熟。

惟有白石子,粲粲菖蒲斛。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