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何必俟归山,簿领忙时拨置看。
阊阖自应行发轫,珊瑚终未拂垂竿。
樽中屡许陪文举,庑下犹堪寄伯鸾。
便作功成同范蠡,白鸥盟誓不教寒。
爱山何必俟归山,簿领忙时拨置看。
阊阖自应行发轫,珊瑚终未拂垂竿。
樽中屡许陪文举,庑下犹堪寄伯鸾。
便作功成同范蠡,白鸥盟誓不教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次韵信守李秬二首(其二)》。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热爱山水的情怀。他强调即使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也能抽空欣赏山中美景,享受片刻宁静。"阊阖自应行发轫"描绘了山川自然的魅力,暗示着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珊瑚终未拂垂竿"则借钓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愿被世俗束缚,宁愿像珊瑚般独立,也不愿放下钓竿去应酬权贵。
"樽中屡许陪文举"暗指与朋友饮酒作乐,保持文人雅兴,而"庑下犹堪寄伯鸾"则是以古代贤者伯鸾自比,表明他对高洁人格的追求。最后两句,诗人以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江湖的形象自况,表达了他渴望像范蠡那样功成身退,与白鸥为伴,过上自由无拘的生活,以此对抗世间的寒冷。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儿昔望云云在天,儿今望云云在泉。
云在天边见有日,云在泉下归何年。
儿心一寸春晖草,阿母倚门儿在道。
太学三年归有程,当时恨不还家早。
白杨日日多悲风,儿归却扫坟上松。
千驷万钟儿不愿,但愿名书忠孝传。
华盖山头白云起,孝子呼天泪如水。
梦隔庭闱四十年,心怀丘陇三千里。
白日短短云无根,有身莫报罔极恩。
寒食梨花一杯酒,几家坟上见儿孙。
儿今食禄司成馆,俯视长江流不断。
长江不断深复深,何如孝子罔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