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淳门户芳菲歇,尚喜兰芽接续开。
不学老刘看花去,又牵小阮入林来。
汝贤能宝郑公笏,吾耄难燃内史灰。
天目侍郎今水镜,不妨长榜注官回。
乾淳门户芳菲歇,尚喜兰芽接续开。
不学老刘看花去,又牵小阮入林来。
汝贤能宝郑公笏,吾耄难燃内史灰。
天目侍郎今水镜,不妨长榜注官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质甫侄铨集》。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乾淳门户芳菲歇,尚喜兰芽接续开。"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花前月下的温馨画面。“乾淳”指的是清静安详的境界,“门户芳菲歇”形容家宅间处于和煦的春光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尚喜兰芽接续开”表达诗人对兰花初绽时那份欣喜之情,这里的“兰芽”即是兰花刚刚开放的样子,意味着新的希望和生命力的延续。
"不学老刘看花去,又牵小阮入林来。"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不学老刘”可能是指不像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人们又称他为“老杜”,实为误传,正确应为“老杜”,即杜甫)那样只注重外在的景物,而是更深入地去体验与感受自然之美。接着“牵小阮入林来”则表达诗人与朋友共游于林间的情景,“小阮”可能指的是一个名字或昵称,代表着诗人的友人,这里的“牵”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拉着朋友的手,与其同行。
"汝贤能宝郑公笏,吾耄难燃内史灰。"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和自己年迈已不再有大志的感慨。“汝贤”即是称赞对方之才华,“郑公笏”可能指的是古代用以记事的竹简或其他器物,这里暗示朋友的学问如宝贵的书籍。而“吾耄难燃内史灰”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年迈已老,心中那份曾经的雄心壮志如今已经很难再点燃。
"天目侍郎今水镜,不妨长榜注官回。"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情境。“天目”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湖水,“侍郎今水镜”形容如同明镜般映照出心灵深处的宁静与清澈。而“不妨长榜注官回”则可能是对友人仕途顺利的一种祝愿,希望他能够名列长榜,官至高位。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美景和表达对朋友的情谊,以及自我身世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多重情感与深邃意境。
老梅百窠霸骚坛,峥嵘铁骨傲岁寒。
千枝万枝冻欲槁,一花两花春尚悭。
愁闻羌雏吼玉笛,羞见公子驮金鞍。
芳魂久嫁逋仙去,怨云恨雨迷孤山。
憔悴独醒者,纳交惟芷兰。
江南穷诗人,鄙哉弟山矾。
甚而含毫吮墨之俗子,或比之粉面之何郎、玉肌之阿环。
梅花酷怕渠点涴,所以未破冰雪颜。
与其玉堂兮金屋,孰若竹篱茅舍幽且閒。
与其状元兮宰相,孰若收香敛华林壑间。
逆知梅意同我意,诗人合作如是观。
情痴倦极,天阔归迟,吟魂无力随风。
月落墙阴,一屏睡睫濛濛。
邯郸平生难记,记花前、犹醉金钟。
留连处,忽一声山外,吹度晴钟。
觉来重重追忆,似游尘飞去,那拾遗踪。
寄谢芳卿,向来曾主芙蓉。
人间兴亡万感,看千年、与梦皆空。
披衣起,倚阑干、人在笑中。
洛浦娇魂,恐得到、人间少。把风流、分付花貌。
六出精神,腊寒射、香试到。清秀。与江梅、争相先后。
檐卜粗疏,怎似妖娆体调。比山樊、也应错道。
最是殷勤,捧出金盏银台笑。拼了。
仙源与、奇葩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