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圆明老》
《赠圆明老》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一粥一斋年已老,千经万论不留心。

菩提本自非言说,默默知师得更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yuánmínglǎo
sòng / zhānglěi

zhōuzhāiniánlǎoqiānjīngwànlùnliúxīn

běnfēiyánshuōzhīshīgèngshēn

注释
一粥一斋:简单的饮食。
年已老:年纪已大。
千经万论:无数的经典和理论。
不留心:不再关注。
菩提:佛教中的觉悟或智慧。
本自:本来就是。
非言说:无法用言语表达。
默默:无声无息地。
知师:理解老师。
得更深:领悟更加深刻。
翻译
每日只有一碗粥和一顿斋饭,岁月已使我年华老去。
无论读过多少经典,听过多少理论,我都已不再留心。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耒的作品,题为《赠圆明老》。从这短暂的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宗修行的一种理解和赞美。

“一粥一斋年已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沉重,诗人可能是在反思生命的短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态。粥指的是饭食,斋是佛教中的早餐,这里象征着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生存需要。

“千经万论不留心”则显示了诗人对传统学问的超然,不为繁复的书卷和理论争鸣所动。这里强调的是内在修养与真理的追求,超过了文字知识的局限。

接着,“菩提本自非言说”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佛教中“不可说”的禅宗智慧。菩提即是觉悟、智慧之意,这里强调的是这种智慧超越语言和逻辑,无法用言语表达。

最后,“默默知师得更深”则进一步肯定了无言的教育方式和内在的理解。在这里,诗人赞美了一种通过沉默和直觉来实现心灵沟通的师徒关系,这是一种超越语言限制的深层次交流。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一种更为内在、超然于世俗纷争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遣兴二首·其二

高莽渺无界,近瞻百里馀。

清飙矫云翮,临水愧游鱼。

在昔闻南亩,相将还旧居。

欢然酌春酒,吾亦爱吾庐。

(0)

游毕氏废园五首·其五

遗著当年斠濮阳,几番剞劂重琳琅。

灵岩无恙山庄废,书贾犹述知镇洋。

(0)

废墟秋眺二首·其二

宋玉悲秋意,将归无奈何。

羁怀动萧槭,旧业感蹉跎。

顾我岁时迈,还山风雨多。

待将申此意,此意渺长河。

(0)

别巢氏书斋

独客理行装,重城漏未央。

五更霜上屋,残夜月窥墙。

小别劳相忆,交情不可忘。

梅花近新岁,昔昔梦还乡。

(0)

果园于春前四日来书久不作答为赋寄怀二章·其二

朝来东北风,吹我庭前树。

德音从风来,飘然下尺素。

书中何所言,遭时病沉痼。

避地入劳山,黄冠息迟暮。

海气砭肌骨,沾衣若霜露。

肢体渐不仁,复向人间住。

息交岂高节,人事有新故。

(0)

十月朔日雪用东坡雪后北台书壁韵二首·其二

江北江南噪乱鸦,玉龙横走送云车。

难寻乐府冬青树,翻认胡儿杨白花。

贫合围炉如挟纩,寒来能醉即为家。

孤舟蓑笠沧江晚,冰底游鱼手漫叉。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