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艳谁从岭外移,柔条六月缀花奇。
蒸霞定压祇园树,浴日疑分碧海枝。
朱槿差堪窥色相,石榴那敢斗容姿。
寄言陌上提筐女,莫误春风摘叶时。
仙艳谁从岭外移,柔条六月缀花奇。
蒸霞定压祇园树,浴日疑分碧海枝。
朱槿差堪窥色相,石榴那敢斗容姿。
寄言陌上提筐女,莫误春风摘叶时。
这首诗描绘了佛桑花的独特魅力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佛桑花比作从岭南移来的仙艳之物,六月盛开,花朵奇绝,仿佛蒸霞压倒了祇园的树木,又如碧海的枝条沐浴着阳光。与朱槿相比,佛桑花更显其色彩的深邃;与石榴相比,则在姿容上更胜一筹。最后,诗人寄语路过的女子,提醒她们不要在春风中误摘佛桑叶,以免错过这美丽的瞬间。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桑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佛桑花在诗中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气质,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欣赏。
出门即远道,君去有谁令。
诗价侯门贱,时情客路轻。
晚云归独树,寒雨暗荒城。
此地还相别,谁能不动情。
蜗舍不容膝,烦歊局寝兴。
岂惟倦束带,絺绤犹云憎。
清微跨城角,窣兀疑凝冰。
深池暮黯黯,远岫朝棱棱。
往岁与申子,宾朋日云蒸。
遂令栋宇陋,顾盻流名称。
先生今诗伯,气欲青云凌。
锵然出佳句,椒兰布畦塍。
邀我避暑游,意重愧难胜。
何当酌沆瀣,神明自清澄。
嗟彼浮名者,此亭岂易升。
踟蹰恐后时,摄衣请先登。
阿髯学升堂,干母思靡悔。
文成艺桃李,不言行道兑。
阿苏妙言语,机警欲无对。
子姓何预人,兰玉要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