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锡至仙城,知君有道情。
佛依无量寿,水亦千秋名。
苏耽何足羡,慧远且传声。
节钺主恩在,还堪为众生。
一锡至仙城,知君有道情。
佛依无量寿,水亦千秋名。
苏耽何足羡,慧远且传声。
节钺主恩在,还堪为众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遂球所作,名为《知上人至郴州曾兰若少参特枉书问因上人还赋答为寿》。诗中以“一锡至仙城”开篇,巧妙地将僧侣的行踪与仙城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知君有道情”一句直接点明了上人的高尚情操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佛依无量寿,水亦千秋名”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佛祖的永恒与流水的长流不息相提并论,寓意深远,表达了对上人智慧与德行的赞美。接下来,“苏耽何足羡,慧远且传声”则通过对比古代高僧苏耽和慧远,进一步强调了上人的非凡之处,同时也暗示了其传承佛法的使命。
最后,“节钺主恩在,还堪为众生”两句,既是对上人身份的肯定——他可能是一位拥有权力或地位的僧侣,也表达了对其继续为众生服务的期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上人的敬仰之情,也蕴含了对佛法精神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福祉的关怀。
峡束秋空一线青,万山深处长官厅。
此堂虚旷无馀物,面面为开碧玉屏。
祇因寻胜到林泉,四抱回峰万景连。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
浮图照水光相映,古木依崖影倒悬。
风露了非人世界,濯缨秋后玉壶天。
嬴秦乱天纲,猛志凌海水。
长驱万山石,鞭策无远迩。
馀威及兹地,夜半走百鬼。
仙人惜灵宫,一怒俱披靡。
巉然断崖上,遗迹俯清泚。
溪声助叱咤,野藓避冠履。
兹事三千年,孰决非与是。
摩挲苍玉纹,俛仰求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