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秦乱天纲,猛志凌海水。
长驱万山石,鞭策无远迩。
馀威及兹地,夜半走百鬼。
仙人惜灵宫,一怒俱披靡。
巉然断崖上,遗迹俯清泚。
溪声助叱咤,野藓避冠履。
兹事三千年,孰决非与是。
摩挲苍玉纹,俛仰求至理。
嬴秦乱天纲,猛志凌海水。
长驱万山石,鞭策无远迩。
馀威及兹地,夜半走百鬼。
仙人惜灵宫,一怒俱披靡。
巉然断崖上,遗迹俯清泚。
溪声助叱咤,野藓避冠履。
兹事三千年,孰决非与是。
摩挲苍玉纹,俛仰求至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画面,嬴秦指的是秦始皇,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如猛虎一般凌驾于海水之上。"长驱万山石"形象地表达了秦朝开辟道路、修筑长城的壮举,而"鞭策无远迩"则展示了秦军征战四方的气势和力量。
诗人接着写道"馀威及兹地,夜半走百鬼",这里"馀威"可能指的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及其所带来的恐怖,而"夜半走百鬼"则像是对这种统治下的黑暗与压迫的一种比喻。
接下来的"仙人惜灵宫,一怒俱披靡",诗人借用了神话中的仙人来表达自己对于历史遗迹的珍视之情和对秦朝暴行的不满。"巉然断崖上,遗迹俯清泚"则是对仙迹岩这一自然景观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一种赞美。
最后两句"溪声助叱咤,野藓避冠履"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情怀和生活状态,而"兹事三千年,孰决非与是。摩挲苍玉纹,俛仰求至理"则是在对历史进行反思,同时寻找永恒的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仙迹岩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怀与哲学思考。
两崖壁立悬空翠,瀑布千寻落天际。
萧萧碧树已惊秋,矫矫长松不知岁。
素练横江清接天,落霞流绮漾晴川。
蘼芜杜若无人采,乘雁双凫亦可怜。
有书不藏庐山麓,有书不载张华毂。
都将万卷付扁舟,一如李愿归盘谷。
西风日夜吹瑶草,流光冉冉催人老。
自少读书今白头,抱疾守株空潦倒。
看图不觉心苦辛,萧散深惭画里人。
圣恩若许归茆屋,有书还教儿孙读。